加快推進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駐馬店是農業大市,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之稱。近年來,駐馬店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發展。
近年我市農業發展的狀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好機遇,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提升、求實效,農業生產效益持續提升,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全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很大成效。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2017年,全市新建高標準糧田100萬畝,品質不斷優化,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到21個,總量居全省第一;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37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500家。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實施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等,不斷完善農村農業公共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功能比較完善的市、縣、鄉三級農村市場體系,建立了“駐馬店農業信息網”和“駐馬店興農網”,基本實現了網絡一體化和農業信息資源的快速傳遞,逐步建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積極推進土地流轉,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集中開展農村溝渠河塘綜合整治,促進鄉風民風文明,推動農村各項改革發展。
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農業基礎還不夠太強。農業受自然天氣影響較大,駐馬店市是農業大市,農業資源豐富,但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總量不足,水利設施抗災能力較弱,農業抗御自然災害、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
農業產業結構還不是十分合理。種植業內部結構不很合理,糧食生產方式科技含量較低,特色鮮明的優質產品供給仍顯不足,經濟作物所占比重較低,機械化程度不高,畜牧業、漁業等發展較慢,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較低。
農業產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加工業發展較慢,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鏈條短,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聯系不緊,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農業加工企業知名品牌不多,市場競爭力不太強,一些經營者缺乏創立品牌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農業比較利益不太高,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土地具有邊際報酬遞減的特性,農村資金流向非農產業造成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資金不足。
科技服務與推廣有待進一步加強,現代農民數量有待增加。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人才還有缺口,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老人占較大比例,大多只能從事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影響了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市場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不全,大多處于區域性自我循環狀態,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待提升,輻射地域有限。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較慢,期貨市場風險轉移和價格發現的作用未有效發揮。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較為滯后,農戶對市場供求把握不準。
加快推進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
我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邁出了堅實步伐。對加快推進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有如下建議:
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前提下,科學規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著力扶持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市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規劃,增加灌溉面積,展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和完善管護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吸引民間資金和外來資金投入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來。抓好低洼易澇地治理,加快實施低洼易澇地域的農田改造工程,提高田間排澇能力,提高集中連片低洼地的排洪能力,提高低洼易澇地域的蓄洪能力。加大崗地旱地改造力度,實施土地整治工程,平整地勢相對寬闊的崗地,對山區陡坡地興修水平梯田進行改造,加深耕作層,改善土壤結構,推行地膜覆蓋、植物保護等綜合栽培技術,提高保墑能力。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加大鄉村道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道路“村村通”建設標準,增加農村路網密度,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增加田間輸電線路,加強配送電站建設,提高農業用電保障能力。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種植養殖業發展齊頭并進的局面,培育一批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堅持發展種植養殖業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并重,持續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圍繞我市農畜產品資源優勢,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產業化集群。走品牌化經營的路子,實施品牌戰略,把優勢特色產品做優做強。
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在保證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鼓勵廣大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參股或出讓形式走土地規模化經營之路,對牽頭流轉的合作組織或龍頭企業按流轉集中的土地面積對其農田基礎設施投入進行適當補助,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各種性質的合作經營組織,提高農民適應市場和抵御市場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具有較高文化水平、掌握一定專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青年致富帶頭人和回鄉大學生、復員轉業軍人等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生產規模,成為種植養殖專業大戶。支持各類農業企業、種植養殖專業大戶、農機經營大戶、經紀人、農業科研機構、專業協會等依托自身發展基礎和專業技術優勢,組建種植、養殖、農機等專業合作社,鼓勵不同類型的合作社組成聯合社,提高綜合服務保障水平。支持專業大戶依托技術、資金優勢,開辦家庭農場。支持農業企業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拓展經營領域,擴大生產規模,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經營的種植養殖業,向農村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管理模式,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工程。
大力發展“旅游+”“生態+”等農業新業態。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注重鄉村休閑旅游基礎要素建設,增加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各縣城周邊,以特色種植養殖業、園藝業、生態休閑業為主體,建設一批具有綜合功能的農業園區,打造一批集特色高效農產品生產基地、休閑觀光旅游和“菜籃子”工程為一體的都市生態農業工程。
(作者系中共西平縣委黨校高級講師)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