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優秀家風 建設廉潔家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風連著社風,家風正則社風正。涵養優秀家風,培育家庭美德,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意義重大。案頭有兩個故事,一個講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一個講的是楊靖宇后代。
新中國成立后,張聞天因公配有汽車上下班,但他從不允許子女沾光。有一次,兒子張虹生趁父親上班前爬上車,賴著不下來,以為這樣能讓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車。誰知父親一點也不妥協,干脆走著去上班,讓汽車停在原地。張虹生只好下車。“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只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力。”這是張聞天的一貫原則。
楊靖宇1928年離開確山時,留下了兩個孩子,兒子馬從云1歲多,女兒馬錦云才剛剛出生5天。1953年,楊靖宇的兒子與兒媳方秀云應邀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見到了父親的遺骸后跪倒在地,失聲痛哭。在哈爾濱的日子里,楊靖宇的戰友表示可以給他們安排工作,被馬從云夫婦婉言謝絕。在楊靖宇的墓前,一位抗聯老戰友送給馬從云夫婦一塊樺樹皮,對他們說:“你父親當年就是吃著這個和敵人打仗的。”從此,這塊樺樹皮就成了馬家的傳家寶。離開哈爾濱前,馬從云再次來到紀念館,對著父親的頭顱磕了三個頭說:“放心吧,爹,我們不會給您丟臉的!”
1964年8月,馬從云因肝癌病逝,年僅37歲。方秀云獨自撫養5個子女,并以嚴明的家風家教,培養孩子們的品行。每到過年時,方秀云都會把藏在柜子里的樺樹皮拿出來,告訴孩子們要時刻謹記:“你們是抗日英雄的后代,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給爺爺抹黑。”
馬從云夫婦堅守“我們不會給您丟臉”的誓言,以及教育后代“不要給爺爺抹黑”的家訓,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在嚴明家風的熏陶下,楊靖宇的孫子、孫女們從小就明晰一個道理:爺爺是全家的驕傲,但絕不是后人可以依賴的資本。我們只有在崗位上好好工作,多為人民服務,才對得起爺爺。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華民族素有傳承家訓、重視家教的傳統。福建省永泰縣長慶鎮中埔村有一座兩百多年歷史的祖宅——中埔寨,至今保存著“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國”等勉勵后人孝廉厚德、奮發向上的傳統家規祖訓。每到春節,有副傳統對聯人們耳熟能詳:“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風吹雨打,歲月更替,字跡或會模糊,但好家風卻會如化雨春風,潤物無聲,護家護國。
由此可見,家風影響著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品質和行為。家風良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敗壞,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對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關系的不僅是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關系到黨風、政風、國風。敗壞的家風,往往成為累及自身及親屬走向牢獄的繩索。
縱觀近年查處的大案要案,很多中箭落馬的腐敗分子往往有“家族腐敗”因素。父子兵、夫妻檔、兄弟幫屢見不鮮。蘇榮一人當官全家撈錢,包括其妻兒等在內的10余個親屬涉案。劉鐵男職位越高,兒子劉德成貪得越多,在23歲到25歲的時候,已經成為千萬元戶。
家庭不只是人生的港灣,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涵養優秀家風,培育家庭美德,建設廉潔家庭,是社會的擔當。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家庭美德修養作為自己終身的課題,自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蝕,以高尚的家庭美德帶動全社會形成講道德、重修養、尚清廉的良好風氣。可惜可嘆的是,很多領導干部為這段話做了反面的注腳。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