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超龍雀說起
摘要: □胡殿文“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首先不能分開了讀,馬超和龍雀。馬超不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而龍雀是傳說中的生物,鳳凰的一種。幼年時代
□胡殿文
“馬超龍雀”是什么意思?首先不能分開了讀,馬超和龍雀。馬超不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而龍雀是傳說中的生物,鳳凰的一種。幼年時代像普通的水鳥,成年后展開鋪天蓋地的黑翼,日月星辰都被遮蔽,一旦起飛再不落下,是種極其兇猛又孤獨的鳥。所謂“馬超龍雀”本意是飛馬超越龍雀,張林嵐《一張文集·卷六》:“飛馬超越龍雀的藝術意境和雕塑表現的濃郁民族風格,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此馬出土,‘一洗天下凡馬空’,先秦以來的馬俑為之黯然失色,畫家為之擱筆。”
馬超龍雀原本是中國旅游標志名稱,今天重提此事,絕非無事生非。是因為它經常被誤讀——被“馬踏飛燕”取而代之。“今天人們往往以為馬踏飛燕是中國旅游的標志,不少國家旅游城市的雕塑下,赫然寫著——“馬踏飛燕”。循名考實,不得不說說清楚。
“馬超龍雀”被定為我國旅游圖形標志
新華社北京
今年5月19日,新華社發布題為《記者手記:「馬超龍雀真名在此,中國旅游標志名稱別再亂叫」》的文章。文章寫道,聲名赫赫的中國旅游標志,長期以來卻為一個名字所擾。這個極其重要的標志物的稱謂被雜亂混用,甚至用錯誤名稱。文物部門多用「銅奔馬」,旅游部門一般沿襲社會慣用的「馬踏飛燕」稱謂,反而讓當年由官方確定,「馬超龍雀」的「標準」說法難覓蹤影。
有識之士提出,雜亂不一的稱謂不利于文化的精準傳播,也不能確切表達其中蘊含的中國旅游標志的意味,權威機構應對此做出權威規范說明,以推動文化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共進,大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由馬超龍雀被誤用錯用,筆者想到了宣紙和杭白菊。
享有“紙壽千年”之譽的宣紙,原是安徽涇縣特產。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于《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于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于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里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桐鄉是杭白菊的原產地,其種植歷史源遠流長。既然白菊原產桐鄉,為何冠以"杭"字而稱?這是因為古代桐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當時桐產白菊花大都通過安徽茶商轉手銷往外地。茶商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亦為保守獨家經銷之權益,常將桐產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久用則習以為常,慢慢便形成"杭白菊"之名。
把常用名稱、習慣說法與原產地混為一談的還不少。道聽途說、耳食之言,以至于三人成虎,謬種流傳。乍一看是從眾心理作怪,而實際運用中是有害的。史筆如鐵,人言可畏。以訛傳訛,丟掉本真,畢竟不是什么幸事,更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從馬超龍雀誤為“馬踏飛燕”說起,也是大力倡導循名責實的實事求是精神?;A在于搞清楚“實事”,關鍵在于“求是”。循名責實,就是按照名稱來考察實際內容,使之名副其實。正像》《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時所說:“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筆者一直以為,弄明白中國旅游標志的由來,此類話題不是閑得沒事干而舞文弄墨,賣弄學識淵博。一言以蔽之,弄清諸如宣紙、杭白菊原產地,對于保護和利用名優特產的基因和技藝,傳承優秀民族文化,開發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具有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