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事天下理
摘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三十年鑄一劍成——福建寧德的脫貧歷程,是閩東歷史,也是中國故事。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曾在寧德工作。在主政寧德的兩年中,他的足跡遍
一張藍圖繪到底,三十年鑄一劍成——福建寧德的脫貧歷程,是閩東歷史,也是中國故事。
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曾在寧德工作。在主政寧德的兩年中,他的足跡遍及閩東各縣,數次深入到沒有公路的偏遠山村調研,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脫貧思想,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脫貧方針,培育了“把心貼近人民”的干部作風,留下了“四下基層”的工作傳統。擺脫貧困的思想,深度雕刻了閩東大地;蕩氣回腸的故事,至今傳誦在寧德的山水之間;久久為功的精神,更是賦予了寧德數十年如一日的戰略定力。
這段三十年寫就的中國故事,生動呈現了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力量。從閩東大地到中國大地,從“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到今天的精準扶貧,從“把心貼近人民”到今天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策源、發展、經由實踐錘煉和檢驗的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了6000多萬人口穩定脫貧的決定性進展,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不但筑就了中國扶貧史上的里程碑,也做出了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的世界性貢獻。從閩東經驗到中國實踐,歷史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力量。
這段用三十年寫就的中國故事,賦予了我們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定力與信念。閩東的脫貧成果,源自科學的方針、正確的方向,源自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理論和精神財富,也源自寧德人民篤定目標、持久發力的干勁。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越是到了脫貧攻堅決勝階段,就越要面對“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只有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堅定信心、勇于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只有貧困地區群眾篤定目標、眾志成城、艱苦奮斗,“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目標才能最終抵達。
實踐檢驗真理,歷史映照未來。閩東的三十年歷程,證明的是思想、傳遞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歷史眼光。這塊試驗田中結出的碩果,不斷昭示今人,只要我們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一定能完成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這一壯舉,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5月31日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