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春天 感恩自然(假日云)
摘要:清明時節,伴隨著綿綿的思念,春滿人間。 緬懷先人,追憶血脈延續中生命的力量;出游賞景,感受季節更迭中萌發的生機,是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重要習俗。“回眸&rd
清明時節,伴隨著綿綿的思念,春滿人間。
緬懷先人,追憶血脈延續中生命的力量;出游賞景,感受季節更迭中萌發的生機,是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重要習俗。“回眸”與“展望”間,慎終追遠的感傷與踏青游春的愉悅,在同一時刻和諧交融,啟發著關于生命與自然的思考,總讓我們對這個節日多了一份別樣的情懷。
清明是個感恩的日子。春和景明,種樹插柳,惟愿先人的精神如樹木之長青,也希望我們的未來能像新栽之木般茁壯成長生機盎然。可是,在我們為先人們蓽路藍縷繁衍生息的艱辛歷程而唏噓感嘆時,我們是否也會感念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陪伴并養育了我們的——自然。
源于自然,歸于自然,人類與自然須臾不可分離。它來到我們的身邊,走近我們的生活,就被我們稱之為環境。對于自然,人類總有一種“矛盾”的情感。當我們從自然中獲取生存發展的養分、獲取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時,我們說自然環境像母親,留戀著她的懷抱;當面對自然環境的磨難考驗時,我們會把它作為敵人,用來激發才智與創造力,并體驗著征服的快樂,讓文明發展的長卷成為與自然抗爭的壯烈圖畫。然而,雖然人類的力量日益強大,物質生活越來越富庶,但我們所期待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生態環境,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時至今日,環境問題愈演愈烈。且不說,每天都有上百個物種的消失、自然資源的持續衰退、溫室效應加劇,單單是呈現在眼前的霧霾、沙塵、水污染……已足以讓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人類正面臨著環境問題的嚴重挑戰。
追溯起來,環境問題,“古已有之”。最初人們認為這只是自然現象,逃離、躲避。后來,認識到這是自然運動規律和人類行為聯合作用的結果,又把希望寄托在發明推行新技術上。但直至上世紀,環境惡化已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妨礙著人類的幸福生存,并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才成為“社會問題”。為改善環境,人力、物力、財力大量投入,各種法規不斷出臺,但環境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遏制。這促使我們在尋找環境問題解決辦法的同時,反思我們與自然的關系:在人類與自然環境構成的世界系統中,我們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肆意索取甚至壓榨自然環境,而漠視和否認自然環境的權利。環境問題不僅關涉科學、技術、政策,也關系著人類的價值觀、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孕育文明的形式等方面。面對環境問題,“我們不是在研究小事情,是在研究我們應當如何生活”。
在我國,現階段也正面臨著環境問題的困擾。國家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強,各項法規政策為改善環境設立了法律底線,同時,科學的發展、新技術的采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為改善生態提供了更多可能。這些都為我們帶來信心與希望。但環境問題的解決依然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因為自然屬于每一個人,而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變”了,身邊的環境才會“變”。“環保”不僅是口號、是理念,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在這個節日,讓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意領悟生生不息的傳承。在這個春天,讓我們帶著感謝的心情走出戶外感受自然。觀鳥賞花、種下綠意、在蔚藍的天空下深呼吸……當我們從大自然中帶走美景、美味和好心情時,請不要丟下一片垃圾、搖落一片花雨……雖然個體的力量并不強大,但力所能及的行動依然可以回饋自然。
《 人民日報 》(
孟揚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