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解鎖河南消費新方式 一場好戲開始了
摘要:短評 從文化肌理中尋商機 □于晴 走進鄭州尚座中心,一個劇場新空間——噴空劇場正縱向“生長”。
①《穿越德化街》成為建業電影小鎮的壓軸好戲。
②噴空劇場內創始人陳紅旭為觀眾表演豫式幽默喜劇。
③鄭州海昌海洋公園的水下表演成為園區一大看點。
④鄭州奧林匹克中心內,萬千樂迷現場觀看演唱會。
⑤羅大佑在鄭州大劇院舉辦演唱會。
⑥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聲、光、電、畫”現代技術加持,為觀眾講述中華浩瀚文明史。
⑦在鄭州看完演唱會后,樂迷去線下聚餐。
⑧舞劇《朱鹮》在鄭州上演。
⑨“如意龍湖·船說鄭州”城市水上演藝成為吸引國內外游客的文旅新場景。本版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本報財經全媒體中心 出品
□本報記者 胡舒彤 祁道鵬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旅行新風尚。
跨城到鄭州看一場“愛豆”的演唱會,在“聲浪磁場”中感受炙熱的青春活力;來河南的文旅景區沉浸式觀演追劇,在情感的共振共鳴中得到極大滿足;鄭州各大劇院精品劇目上新,小劇場佳作不斷,也成為品味地方文化、領略文藝之美的新空間……
以演藝串聯“吃住行游購娛”,在我省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中,演藝經濟正拔節生長。據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省藝術表演高速增長,前5個月,全省規上服務業中藝術表演場館實現營業收入增長96.6%,比一季度加快23.2個百分點。
一場由演藝經濟拉動消費增長的大戲正在上演。人們為何還如此熱衷線下演藝?精彩演藝怎樣賦能城市文商旅體,引發消費鏈式反應?近日,記者走訪鄭州多個景區、劇場及演唱會現場,探尋河南演藝經濟的“流量密碼”。
第一幕
跟著演出去旅行
“這么中,那么燃,周末到河南!”
陣陣聲浪中,流行歌手鹿晗與“蘆葦”們穿越四季來相見,《致愛》《我們的明天》等歌曲掀起合唱高潮;伴隨著幽默互動,小沈陽用一首首老歌點燃全場熱情,讓前來應援的粉絲直呼:“愛了,愛了!”
8月9日晚,鄭州奧林匹克中心場館同開、流光溢彩,兩大流量明星在此同時舉辦演唱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海量樂迷涌向這里,當晚客流量增至4萬多人次。
“與鹿晗赴一場約定,特意從成都打‘飛的’來。從搶到票的那一刻就充滿期待,這次終于圓夢了!趁著來鄭州看演唱會,想著去打卡蜜雪冰城總部、品嘗河南胡辣湯,過一個圓滿的夏天。”樂迷小馮說。
踏歌而行,鄭州已成為中部地區舉辦演唱會的“重鎮”。2024年以來,張學友、鄧紫棋、毛不易、王心凌、潘瑋柏等多位華語樂壇重磅級歌手接連在鄭州演出,屢屢掀起樂迷跨城追星熱潮。
演唱會市場持續升溫,景區演出、大小劇場演藝同樣熱度不減。
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21個大小劇場,總時長近700分鐘的劇目,在“聲、光、電、畫”現代技術加持下,武則天、宋徽宗、張擇端、蘇軾、曹操等歷史人物次第登場,與觀眾開啟古今對話,讓河南厚重歷史有說頭、更有看頭;建業電影小鎮內,歷史大劇《穿越德化街》、王牌夜游《一路有戲》等輪番上演,在重點演藝節目帶動下,近年電影小鎮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
反觀鄭州大小劇場,去年以來,鄭州大劇院引進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貓》,舞劇《朱鹮》《火車站》等人氣票房俱佳;以噴空為代表的本土小劇場,發揮豫式幽默創作的《倉頡大圣》《千里江山圖》等,以“小而美”形式受到省內外游客追捧。
跟著演出去旅行,正成為消費新趨勢。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收入796.29億元,同比增長7.61%,大型演出跨城觀演率連續兩年穩定在60%以上,其中年輕群體持續主導市場,18—34歲的觀眾占比超70%。
演出演藝為啥這么火?由看景到入景,提供的情緒價值是關鍵。
“為愉悅的精神體驗買單,情緒價值正成為年輕一代的消費密碼。”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王寧說,以演唱會為例,作為一種沉浸式文化產品,對粉絲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情緒表達和個人情感的滿足,體現了悅己型消費不斷增長的新趨勢。
這份情感驅動力,催生著文化消費的多元市場。“上半年我們引進演出178場,創歷史同期新高。”在鄭州大劇院總經理姜路看來,這背后是文化消費的旺盛需求,“堅持精品化思路,今年引進的無論是舞臺劇,還是戲劇類節目、脫口秀藝人專場等,大多開票即售罄。以新編歷史劇《婦好》為例,首演上座率達99%,還從線下火到了線上。”
演藝也成為展示區域形象的新窗口。從“如意龍湖·船說鄭州”城市水上演藝看鄭州古今輝映;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李家村》《麥子啊麥子》劇目感受河南人對土地、糧食的深切情感;鄭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劇目《唐宮夜宴》《水月洛神》等,立足中原文化創新演藝,成為展現厚重中原、文化河南的新IP。
第二幕
一次觀演帶動多重消費
演唱會經濟被稱作“行走的GDP”,來觀演的人們既是觀眾,也是游客,不知不覺中就將餐飲、交通、住宿、娛樂等鏈條緊密咬合,激活了城市文旅的“多米諾骨牌”,引發消費鏈式反應。
鹿晗演唱會進場前,不少粉絲選擇在路邊的攤位上給自己化個精致的妝,編個美美的頭辮。“要見自己的偶像了,很激動哇!”美妝博主柴曉雅說,當天下午4點多,她在鄭州奧體中心附近支起化妝攤位,化妝、編頭發價錢幾十元不等,一晚上下來,收入可觀。
除了美妝攤位,路邊還集聚了許多賣周邊的攤販,文創帆布包40元一個、扇子15元一把、拉線玩偶15元一個……一場嗨翻全城的音樂盛宴,N個不一樣的消費體驗,處處充滿小確幸。
“巴奴火鍋中原店歡迎你”“海底撈橄欖城店大巴免費坐”……演唱會結束,身體能量告急,來頓火鍋及時補充能量,實現快樂無縫銜接。當晚,在鄭州奧體中心停車場,來自巴奴、海底撈40多個門店的近50輛大巴車一字排開,供樂迷們免費乘坐至店內就餐消費。
“市場跟著需求走,火鍋也圍著演唱會轉。”巴奴毛肚火鍋市場部負責人分析,演唱會結束基本在晚上10點以后,為夜宵時段的營業帶來更多續客可能。看準這一商機,巴奴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開通接受團餐預訂業務,并組織專車到演唱會現場招攬樂迷入店用餐。“今年上半年,鄭州區域巴奴服務演唱會團餐近2500桌,僅這一塊營業額近百萬元。”
演藝經濟的“爆單”,轉化為城市消費的“長紅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鄭州市舉辦了47場大型演唱會,吸引觀演人次達97萬,其中票房收入近10億元,直接拉動全市綜合消費60多億元。
暮色漸濃,鄭州市鄭東新區,如意湖波光流轉。隨著游船緩緩前行,十二幕時空大秀徐徐鋪展。從黃帝的雄渾到商都的神秘,從唐詩的浪漫到嵩山武韻的創新演繹……槳聲燈影里,厚重的中原文化變得可觸、可感、可沉浸。
“鄭州東站到千璽廣場不到7公里,我們希望外地游客來鄭后可以多停留一段時間,通過乘船看看鄭州的美景,品品美食,了解一下厚重的中原文化。”河南新發展文旅集團品牌總監宋幸然說。
目前,如意運河兩岸5.2公里航線內商業街區正加快建設。未來,當地以“公園+”模式,植入24小時日咖夜酒、Citywalk等新興業態,全方位激活水岸消費經濟。
觀演即游城,一張“票根”串聯多元消費場景。今年暑期,鄭州大劇院推出“藝游鄭州”文商旅促消費活動,以“票根經濟”為載體,整合了文化演出、旅游景區、住宿餐飲、文創消費四大場景聯動全省消費。活動期間,省內外觀眾都能享受豐富的鄭州文旅消費優惠。
東有CBD,西有CCD!
鄭東新區發揮行政金融和產業經濟優勢,將商業與文旅完美結合,各種“文旅+”衍生出的新場景正在成為新商業潮流的代表。在中原區,以打造鄭州中央文化區(CCD)為引領,帶動電競、音樂、動漫、體育賽事、文化演藝等全鏈條產業蓬勃發展。
一切熱鬧場景都始于一張演出票。城市以“文化符號+消費場景”重塑品牌認知的同時,實現了“曲終人不散”效果,最大程度激活文化與消費活力。
第三幕
“演藝經濟”如何走得更遠
演藝經濟下半場,各地競爭不再局限于搶購門票和爭奪流量,而是重塑演藝產業生態格局,將“臺下的歡呼聲”轉化為“文旅融合的高光”和“城市發展的紅利”,使其成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將演藝演出作為8個重點文旅產業鏈群之一進行培育發展;培育演出經濟新引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豐富旅游演藝產品和劇場演出供給,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鼓勵各地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等,適當放寬大型營業性演出可售(發)票數量限制。落實巡演項目首演地內容審核負責制,巡演地不再重復進行內容審核。
河南省社科聯副研究員、河南省傳播學會秘書長張柏林分析,發展演藝經濟,河南優勢非常明顯。人文方面,黃河文化、根親文化、豫劇文化等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為河南創作優秀演藝作品提供源泉;自然資源領域,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為代表的“三山”,以黃河、淮河、長江、海河為代表的“四水”,形成獨特的“三山四水”旅游資源,可以快速聯動,形成“演藝+全域旅游”的空間網絡。
同時,2小時覆蓋省會、5小時跨經濟圈、8小時通達全國的高鐵網絡,可以吸引全國范圍內的消費群體來豫觀演,河南演藝經濟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站在演藝經濟風口,河南如何乘勢而上?
——創精品內容。把故事講成經典、讓旅程有體驗。深挖故事IP,打造沉浸式根親主題劇,對接尋根問祖之旅、聯動河南美食之旅、紅色實景演出等,讓每個故事都有“可看、可感、可消費”的演藝載體。
——上優質配套。培育本土演藝產業鏈,發展舞美制作、藝人經紀等配套產業,創造就業崗位,讓“故事變現”有實實在在的產業支撐。做好場地配套服務優化,鼓勵推出對大型演出場地租金優惠、延長裝臺時間等措施,為大型營業性演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保障。
——強政策支持。研究大型演出專門獎勵政策;從大型演出收益中提取專項資金,支持小型劇團創作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劇目等。通過類似形式,既保障市場活力,又讓演藝經濟具有持久動力,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文化價值共生共榮。
當歌曲《藍蓮花》的旋律與“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麥浪共振;當音樂劇《愚公移山》讓寓言故事人物與現代人物跨越時空對話……“場景創新+產業鏈延伸”深度激活了“演藝+”的強勁經濟效應,一場文旅融合與經濟發展的“雙向奔赴”正在中原大地進行。
這個夏天,你來河南看演出了嗎?
短評
從文化肌理中尋商機
□于晴
走進鄭州尚座中心,一個劇場新空間——噴空劇場正縱向“生長”。吃完飯上樓看戲,看完戲下樓喝咖啡,還有室外表演,觀劇、吃飯、購物、休閑娛樂一站式集成,文商旅深度融合,既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激發了消費活力,還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
近年來,從吃的穿的到用的玩的,人們越來越注重消費過程中的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文化消費意愿、能力不斷提高。演藝經濟演繹多種可能,話劇、歌劇、音樂劇,脫口秀、演唱會、劇本殺……憑演出票根可享購物折扣,甚至看完演唱會還有專車送你去吃火鍋,這道“文化+千行百業”的融合題,能解出無數種答案。
文化消費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不斷涌現,文旅市場何以活力奔涌、生生不息?內核還在文化二字。
噴空劇場創始人陳紅旭介紹,雖然是用河南話演繹喜劇,但暑期幾乎場場都有外省觀眾慕名而來,有一位來自桂林的觀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位觀眾說:“到桂林旅游是沖著山水去的,來河南一定是沖著文化來的。”這句話,恰恰可以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洛陽洛邑古城、開封大宋武俠城等多個火出圈的文旅地標中得到印證。
《曹操的麥田》《蘇軾的河南》,一場場精彩劇目對歷史人物進行全新呈現;“老師兒”“弄啥嘞”“中不中”,一句句河南話絲滑融入脫口秀……本地人看著親,外地人看著新,既有地道河南味,又顯時尚新潮流,這些受觀眾喜愛的作品證明了樸素的道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就在那里,誰能匠心獨運創新表達呈現,誰就能走出人無我有的新路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影響深遠,若把這句話的道理加以延伸,或許可以說:越是特色的,越是長久的。文化如此,產業如此,文化產業也是如此。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