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堅持”為亞洲新未來指明方向
摘要: 3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并首提“亞洲方式”,對“邁向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智慧:堅持各國
3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并首提“亞洲方式”,對“邁向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智慧: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旨演講中,曾以“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展現了輕松幽默、剛柔并濟“習式style”,并發出了中國聲音,傳遞了中國智慧。而世界也都在關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將如何深耕外交主場,力促亞洲區域合作呢?答案是提出“亞洲方式”新理念,“四個堅持”新倡議,三個“不會動搖”再承諾。
就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召開之時,也門、敘利亞、伊拉克依然戰火不斷,民族矛盾、利益紛爭、恐怖主義、大國角力都在破壞著亞洲的和平與穩定。而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和平環境,也根本談不上經濟發展,因為戰火隨時可能毀滅一切,戰爭不論結果如何,人民永遠是最大的受害者,也只有身處戰火中的人民最能體會“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的深刻。那么,亞洲如何構建起一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同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呢?
其一,以“亞洲方式”新理念化解各種區域矛盾。“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有理念,有主張,有深度,有內涵,必將為構建亞洲安全提供新動力。冷戰結束后,亞洲區域國家通過實踐逐漸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為正確處理國家關系、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這其中,尤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為顯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同時也是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發展國家關系,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在習近平主席首提的“亞洲方式”中,除了繼承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包容、尊重、平等,還增加了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內容。“亞洲方式”的新理念體現著“親、誠、惠、容”義利觀,必將為解決亞洲局部沖突,化解區域矛盾帶來新希望。
其二,以增進理解,合作共贏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亞洲一些地區之所以戰火不斷,除了民族利益矛盾之外,還有你輸我贏零和思想作祟,大國利益角力冷戰思維攪局。破解外力影響,需要本國國民團結自強,化解內部矛盾,要通過協商、合作、共贏來促和平,謀發展,如此才能讓和平更長久,人民更幸福,社會更穩定,國家更富強。
其三,以包容、理解、尊重、責任建互信,求共贏,謀發展。不論是人、社會、國家,責任與義務都是統一的,每個亞洲國家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都應該承擔責任。構建“亞洲方式”,在政治觀、合作觀、安全觀、文明觀四個層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四個堅持”新理念,在提出新主張之外,習主席也重申了中國三個“不會動搖”,“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四個堅持”貢獻了中國智慧,三個“不會動搖”更傳遞了中國責任,中國擔當。
“四個全面”指引下,中國經濟正步入提質、增效、持續、穩定增長新常態,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這不論對亞洲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是機遇和推動力。“亞投行”、“絲路基金”、“互聯互通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規劃都讓亞洲視野更開闊。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世界經濟的不確定,讓亞洲成為命運共同體,“四個堅持”從觀點、理念、主張、要求、責任各層面為“亞洲方式”指引了方向,亞洲各國唯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凝聚亞洲共識,拿出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締結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亞洲同盟,實現“各美其美”的亞洲夢,最終共同站上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劉立峰)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中國青年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