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網絡言行厘清法律邊界
摘要: 李丹丹 日前,新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在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
李丹丹
日前,新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在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在500次以上的,即可構成誹謗罪。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互聯網時代,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自由表達的空間。但是,網絡的公共性、開放性和隱匿性也無形中給謠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增加了人們辨別信息真偽的難度。有底線才有自由,有邊界才有秩序。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其開放、自由必須建立在秩序的前提下,也唯有在有序的基礎上,網絡才能健康發展,網民才能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司法解釋以統一性標準將懲治網絡謠言納入法治正途,通過厘清信息網絡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標尺,從而規范網絡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良好網絡環境的建立和維護需要多方努力。司法解釋的發布除了強化法律約束、加強網絡管理,也提醒廣大網民要增強個人自律,理性參與網絡活動,在法律框架內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公共環境。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