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夜話 從政策宣講臺變成群策群力的圓桌臺
摘要: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提出“兩高四著力”重大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經濟轉型關鍵期,我們更要堅定信心,聚焦重大戰略,抓實重點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優化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全面向好。
大河網訊 涼亭之下,干群圍坐,燈火可親;圍爐夜話,鄉音織錦,民心可鑒。
在河南省盧氏縣木桐鄉,經常可以看到干部群眾圍坐夜話、共解難題的獨特場景。
木桐鄉地處豫陜邊界,層巒疊嶂、地廣人稀,178.5平方公里的山川中分布著7個村55個村民組,共有7560人。鄉小人少,可發展中的新舊矛盾并不少。木桐鄉因地制宜,利用鄉村涼亭、長廊、院落、大樹下等在鄉村推行“涼亭夜話”“樹下議事”“圍爐夜話”“上屋議事”等基層治理新模式,讓矛盾在談笑間消弭,讓實事在熱議中落地,成為基層善治的鮮活注腳與生動實踐。
涼亭暢民心 議出同心圓
8月的一個傍晚,暮色漸濃,晚風輕拂。三門峽市盧氏縣木桐鄉鳥橋村的一座涼亭里燈火通明。板凳圍成圈,一層又一層,黨員干部與群眾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在輕松愜意的氛圍中談問題、話治理、謀發展,面對面交心暢談。
“李書記,今年天旱,能不能想辦法澆澆?”
“咱們村的路燈壞了,晚上出行不安全,得趕緊修!”
“我家蜂蜜不好賣,有啥好辦法沒?”
…… ……
天上的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夜話現場,村民們紛紛打開話匣子,圍繞防汛抗旱、農產品銷售、產業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一條條貼合實際、務實可行的建議在這場“夜話”中逐漸成形。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這里已是常態。”木桐鄉黨委書記王宏留介紹,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許多村組都修建了文化廣場、休閑涼亭、小型公園等。利用這些場所,近年來,盧氏縣各鄉鎮積極開展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每月至少一次的議事活動,統稱為“涼亭夜話”。木桐鄉因勢利導推行“涼亭夜話”基層治理模式,探索實行“兩清單、一簿冊、一臺賬”機制,搭建“四公四化”議事制度,逐步形成“群眾說事、干部問事、集中議事、合力辦事”的良性閉環,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說實話、講實情,大家是真的把心里話掏出來說。”鳥橋村村民嚴潤學告訴記者,不久前,該村自來水管道出現老化問題,村民用水困難。經“涼亭夜話”協商后,縣、鄉協調了2000余米管材,70多戶村民達成共識,挽袖揮鍬齊上陣。
“擱以前各家各戶準要扯皮,現在有了縣、鄉的大力支持,大家干勁十足,擰成一股繩,不到半個月,又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鳥橋村黨支部書記張龍斌說,“涼亭夜話”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民生有需求,議事有回應。一場夏夜的相聚,驅散了白日的燥熱,不僅拉近了居民間的距離,織密了鄰里間的情感紐帶,又能助力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推動鄉村有序有效管理。
“‘涼亭夜話’以場景搭建撬動參與熱情,變‘干部干、群眾看’為‘大家議、齊心辦’,在田野鄉間織就了一張源頭感知、就地化解的民情網絡。”王宏留說,目前,全鄉55個居民組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群眾會,必要時可以多開。累計收集村情民意5400余條,梳理議事清單10大類140余項,化解矛盾糾紛80余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等各類問題300余個,讓基層治理更加高效、發展共識更加凝聚、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鄉風文明更加和諧。
問計謀發展 激發群眾干勁
“一月一次‘涼亭夜話’,重點還是謀發展,交流致富門路、培訓實用技術。群眾聚在一起交流溝通,把干勁激發出來。”拐峪村黨支部書記薛彥濤說。
木桐鄉拐峪村,位于河南與陜西兩省三縣交匯處,村如其名,山大溝深,位置偏遠,但自然環境優越,該村廟上村民組利用純凈無污染的河水建起了40多個魚池,養殖10萬多尾中華鱘、鱸魚,優越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完整的配套設施,不久,就讓養殖的中華鱘獲得了大豐收,除去經銷商訂購,還剩下不少。
“我們把情況直接反映給村里,村里專門召開了‘涼亭夜話’進行協商,村民不但幫我們出主意,還積極拍視頻,在網上幫忙宣傳。”拐峪村中華鱘魚養殖基地管理員張強說,通過群眾集思廣益,他們打造了“廟上人家”垂釣園,開了烤魚店,生意興隆,不但解決了銷路,還成了周邊網紅打卡地。
同樣是發展產業,拐峪村梨岔溝村民組利用服裝廠遺留下來的八九十臺縫紉機,利用農閑時間發展代加工產業增加村民收入。而靈神村各組通過“涼亭夜話”“圍爐議事”發揮集體智慧,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種植新品種紅薯,打造的“靈神粉條”品牌成了網紅產品,供不應求。
“我們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議事會上,注重發揮政協委員作用,聚焦產業發展、文明鄉風、基礎設施改善等切口小,關聯廣、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共商共議,形成初步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建議,并跟進落實,切實以民主‘微協商’推動基層‘大治理’。”盧氏縣政協委員、木桐鄉黨委副書記李軍金說,逐步形成“群眾說事、干部問事、集中議事、合力辦事”的良性閉環,讓每一場“夜話”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平臺,讓每一場議事會切實成為群眾認可的“暖心會”“連心會”。
目前,全鄉55個村民組,一組一品,各顯其能。發展連翹、黃精、蒼術等中藥材種植2萬余畝,種植煙葉2500畝,種辣椒、養魚、加工玩具,村組業興人和,群眾增收致富,帶動了集體經濟發展。今年木桐鄉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的村有2個,其余5個村都在10萬元以上。
共治新范式 魚水情更深
木桐鄉曾是解放戰爭時期豫鄂陜邊區的核心區域,黨政軍機關舊址至今保存完好、巍然矗立,見證著革命歲月光輝歷史和黨政軍民魚水深情。而今,隨著“涼亭夜話”“樹下議事”以及“圍爐夜話”“上屋議事”等干部群眾共同參加的經常性會議、活動的開展,讓這一優良傳統更加深入人心。
“過去‘家庭糾紛不愿講、鄰里糾紛不好講、矛盾升級不敢講’,現在群眾之間稍有矛盾,通過夜話、議事說到明處,往往能消除隔閡,握手言和;而對于林地糾紛、占地補償,只要政策講清楚,群眾也都能理解。”鳥橋組組長王永升說。
橫穿全鄉的326省道施工占地,涉及拐峪村5個村民組50戶群眾,沒有一戶群眾阻擋施工。“我家占地最多,賠付款遲遲沒有到位,說實話我是沒想通的,‘涼亭夜話’召開的時候,我也反映過,經過群眾勸導,干部承諾,慢慢地我心里也順了。”拐峪村村民李新法說,現在新路修好了,大家出門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賠付款也在逐步支付,日子越來越好。
亭小能容天下事,話暖可解百姓憂。木桐鄉“涼亭夜話”模式以其源頭感知的敏銳性、多元協同的整合力、長效運行的制度化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源頭活水。不僅成為木桐鄉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更在全國范圍內引發廣泛關注,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模式。
記者手記
暮色中的木桐鄉涼亭,總搖曳著溫暖的燈火。當我坐在層層疊疊的板凳間,聽村民操著鄉音爭論抗旱防汛、蜂蜜銷路時,突然理解了這場“夜話”的生命力——它把會議室搬到了星光下,沒有主席臺,沒有講話稿,干部群眾圍坐一圈,聊的是家長里短,談的是民生大事,讓民主協商浸透了煙火氣。
當協商機制從“干部干、群眾看”變為“大家議、齊心辦”,便有了自來水管道改造時70戶村民齊揮鐵鍬的震撼場面,這或許正是“兩清單、一簿冊、一臺賬”機制的精髓,把抱怨轉化為清單,用臺賬追蹤承諾。
離亭時回望,燈光勾勒出飛檐輪廓。這方寸小亭竟承載著5000余條民意、300多個難題的消解。“涼亭夜話”的啟示,或許在于它重新定義了“治理”的尺度——政策宣講臺變成群策群力的圓桌,干部記事本化作百姓的訴求簿。當板凳圍成同心圓,那搖曳的燈火便照見了中國鄉村最本真的治理哲學:民心所向處,自有通途。
策劃:李敬欣 張培君
統籌:田凱中
記者:祝傳鵬
視頻:李彤
制圖:張谷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