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將一舉多得
摘要: 陳憲 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轉變政府職能,更好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釋放改革紅利,有效拉動內需,并將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城鄉
陳憲
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轉變政府職能,更好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釋放改革紅利,有效拉動內需,并將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城鄉居民多方面的公共服務需求,擴大公共服務的受益面
李克強總理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會議指出,“要放開市場準入,釋放改革紅利,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
此舉一方面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對加強和創新中國社會管理的部署,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的一貫思想,即李克強總理歷來主張的,將政府不該管或管不好的事務放給社會和市場來承擔,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歸位和補位,不缺位,不越位。而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轉變政府職能,更好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釋放改革紅利,有效拉動內需,并將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城鄉居民多方面的公共服務需求,擴大公共服務的受益面。顯然,此次會議傳遞出了政府進一步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信號。
由政府“配餐”轉向百姓“點餐”
具體來看,改革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將產生以下一舉多得的效應。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改革效應。到目前為止,我國公共服務的提供以政府直接提供為主。由此造成的問題是,政府大包大攬,職能龐雜,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不高。而且,政府也很難準確把握老百姓的公共服務需求,做到公共服務需求的信息對稱,致使公共服務的供給與需求有不同程度的脫節,不能做到在有限公共資源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由政府為主,轉變到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提供,將使政府能夠集中精力關注有自身提供優勢的公共服務,同時,做好公共服務的標準制定、定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切實提高公共服務提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這些恰恰是政府的核心職能之所在。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應。這里,社會力量包括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它們之間有著競爭性。因此,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就將引入這一競爭性機制,極大地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進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性和精神性公共服務需求,實現公共服務由政府“配餐”向百姓“點餐”的轉變。因為相對來說,社會力量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面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當地的社會力量都能夠準確把握有選擇性的需求,能夠發現“最大公約數”,進而在參與購買公共服務的競標過程中,實現公共服務更低成本和更高質量的雙重效果。
產生可以期待的產業效應和廉政效應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產業效應。凡適合市場、社會組織承擔的,都可以通過委托、承包、采購等方式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這樣做,一方面政府可以減少機構運行和養人的成本,節省行政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解決公共服務產品短缺問題,同時形成公共服務發展新機制,對企業、老百姓和政府,都是“惠而不費”的好事。
尤其應當看到的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政府更多地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就勢必加快公共服務業的發展。公共服務業的主體有政府機構,有專司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共企業,有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企業;也可以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存在于生產者服務業、消費者服務業和配送服務業的企業,不過,它們一旦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競標并獲中標后,就將不以營利為目的提供公共服務。由此可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將直接和間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相關服務業企業發展的市場機會,進而產生產業發展效應。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廉政效應。我們知道,和政府直接參與微觀經濟活動,勢必增加尋租和腐敗的機會一樣,政府直接支配公共資源,并直接參與公共服務的提供,亦將增加類似的機會。當然,政府可能基本退出直接參與微觀經濟活動,但不可能基本退出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然而,能夠由社會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務,更多地由社會力量提供,將大大減少政府尋租和腐敗的機會,使政府更專注于做“裁判”,而不是又“踢球”又當“裁判”。這不僅將有助于營造全社會的公平透明環境,提高社會經濟活動的競爭性和公正性,而且將通過對尋租和腐敗的“釜底抽薪”,產生可以期待的廉政效應。
各級政府將善政和善治落到實處是關鍵
當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也可能產生相應的問題,一如政府采購的本意很好,但也伴生流弊一樣。因此,李克強總理要求,要準確把握公眾需求,確定購買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并試點推廣。政府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程序,競爭擇優,確定承接主體,并嚴禁轉包。強化購買服務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錢要用到刀刃上。建立嚴格的監督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進行動態調整,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使民眾享受到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最近一個時期,我們看到,新一屆政府陸續推出一系列著眼于深化改革和中長期發展的具體舉措,即便是應對“穩增長”,也盡可能減少使用直接的刺激措施,而采取既有助于“調結構”,又能夠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和發展的措施,如本文論及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又如決定進一步公平稅負,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我認為,所有這些舉措的共同點是,不斷推出重點領域的改革舉措,以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改革舉措集中關注中長期發展,在化解結構性矛盾的同時“穩增長”;所有政策措施都貫徹一個主旨,即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釋放改革紅利,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最后筆者想說,廣大百姓最為期待的,是政府那些好的政策措施的具體落實。因此,各級政府如何將善政和善治落到實處,成為問題的關鍵。從近一個時期以來的些許變化中,我們有理由相信,百姓的期待和中央的精神有了并會有更多的交集。這也許就是希望所在。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文匯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