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不應淡忘的紀念日
摘要: 新華社記者 徐 松35年前的今天,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個本該隆重慶祝一番的重要紀念日卻因為中日關系當前的局勢,顯得分外冷清?;叵氘斈辏囆∑胶透L雉穹虻戎腥諆蓢弦惠呎渭覍彆r度勢、
新華社記者 徐 松
35年前的今天,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個本該隆重慶祝一番的重要紀念日卻因為中日關系當前的局勢,顯得分外冷清。
回想當年,鄧小平和福田赳夫等中日兩國老一輩政治家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戰略決斷,推動條約的締結,極大推動了中日兩國其后關系的迅速發展?!吨腥蘸推接押脳l約》因而也成為指導中日關系發展的四個重要政治文件之一,彪炳史冊。
中日雙方本該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隆重地紀念,以秉持和發揚中日之間“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和平發展”的精神,以重申“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的約定,以思考如何在新的國際和地區形勢下賦予條約新的生命力。
而這些凝聚兩國老一輩政治家遠見和智慧的共識,被日本一些短視的政客刻意地無視。戰后中日關系的發展由此經歷著重大挑戰。
自日方去年9月宣布“購買”釣魚島、實現“國有化”,挑起爭端后,中日關系已呈惡化趨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半年多來,火上澆油,同時在日本國內大搞“歷史修正主義”,放任甚至鼓動中日對立對抗情緒的蔓延。調查顯示,中日兩國公眾對現狀的認可度急劇下降,相互好感度已降至九年來的最低值。
中日關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谷,責任完全在日方。日方領導人言行不一,一面不斷挑釁、侵犯中國領土主權,釋放錯誤的歷史觀,還企圖拉攏域外勢力,對中國形成“圍堵”;一面又在釋放所謂“善意”,表示“雙方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十分重要”。試問,在日方始終竭力回避釣魚島問題,甚至連問題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認的情勢下,兩國之間怎么會存在交流磋商需要的起碼的氣氛。
歷史是一面鏡子。在中日交往問題上,中方強調中日一衣帶水,有綿延2000多年交往歷史,對各自國家歷史進程都產生過重大影響,同時也絕不會忘記兩國兵戎相見的不幸過去。正因為如此,35年前的那個時刻才值得格外珍視。紀念它,記住它,絕不是僅僅為了緬懷,對思考乃至應對中日關系當今的困局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