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緊 車企莫再鉆空子
摘要:封華從去年至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追查工作一直沒有停止。近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公告中再次披露了新能源汽車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公告指出,在抽查的13家汽車生
封華
從去年至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追查工作一直沒有停止。近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公告中再次披露了新能源汽車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公告指出,在抽查的13家汽車生產企業中,部分車企瞄準補貼政策設計生產車輛,有些企業甚至通過關聯交易或弄虛作假的方式獲取補貼16.72億元。在抽查的16家企業(其中10家為汽車租賃企業)購買的3.5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2200輛閑置一年以上,有1.72萬輛年行駛里程不足3000公里;延伸調查的66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中,有30家2016年銷量不到500輛。公告直指新能源汽車的兩大問題——補貼金額過高、車輛閑置情況嚴重。
過去,補貼金額設置過高,造成了部分企業不思進取,僅僅為了補貼設計生產車輛。實際上,早在騙補丑聞尚未浮出水面的2015年,不少業內專家就在多個場合直指補貼過高容易出現問題。國家審計署的公告也提到,在抽查的享受補貼的車輛中,超過半數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額超過單車售價的70%。筆者也曾接觸過不少新能源乘用車車主,他們表示,如果沒有補貼,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售價與質量完全不成正比,甚至有車主毫不留情地指出:“全車最貴重的部分就是動力電池,除此之外,車身和內部裝飾根本不值錢。”
同時,部分車企在續駛里程上打的“小算盤”在行業內也是“心知肚明”。比如,若政策規定續駛里程在250公里以內就可獲取補貼,就絕不將續駛里程提升至260公里。對此,很多專家不無擔憂地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工作或將因為高額補貼而裹足不前。
過去,有的企業打著“銷售+租賃業務”的幌子,實則干“左手倒右手”、關聯交易的營生,或者多次拆分動力電池、重復銷售車輛,種種鉆營取巧的行為造成了大量新能源汽車閑置。
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今年以來,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四部委展開對2015年度新能源汽車閑置車輛運行情況的核查工作,根據清算出閑置車輛的具體情況,收回預撥的補貼,并按新規為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發放補貼。從過去的事前“按季度預撥”的補貼方式調整為事后清算“先查后補”的思路,加強對各地資金申請報告審核和推廣情況核查,尤其重視車輛的實際運行情況,有效遏制了車企的騙補和閑置車輛行為。
對于如何防止車輛閑置情況再度發生,相關部門也費盡心思,比如出臺“三萬公里行駛里程”的要求。雖然這一要求給企業造成了資金壓力,還有消息稱或將按照車型及車輛具體用途進行改動,但筆者認為,無論政策是否調整,扎扎實實苦練內功,讓新能源汽車跑起來,才是車企作為生產研發主體所不能忘記的初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