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為人民服務重在觀其行
摘要: 新華社記者 李仁虎《人民的名義》之所以熱播,是因為該電視連續劇表達了百姓對貪腐分子的痛恨,對不作為和亂作為干部的責備,對心里裝著人民和敢于反腐干部的熱愛。現實中
新華社記者 李仁虎
《人民的名義》之所以熱播,是因為該電視連續劇表達了百姓對貪腐分子的痛恨,對不作為和亂作為干部的責備,對心里裝著人民和敢于反腐干部的熱愛。現實中就有許多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干部,他們的忠誠和胸襟與那些“口頭為人民”的干部形成鮮明對比,一點不比藝術作品遜色。
近日,一些讀者飽含熱淚看了《絕壁鑿“天渠” 壯志凌山河》的報道,貴州省遵義市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支書黃大發的事跡,讓人感佩。
趙德漢、丁義珍、高育良、祁同偉、趙立春之流,張口一個人民,閉口一個人民。然而,老革命陳巖石一語道破這些人的謊言:“拿著人民的名義當幌子蒙事。”劇中人物皆有真實的原型。例如,胡長清在被判死刑時妄想緩刑,表示愿意“用書法為人民服務”;重慶大足縣衛生局原副局長宋文奇犯受賄罪請求免予刑事處罰,聲稱“還想為人民服務”。可見,“人民”二字對這些人來說,只是“口頭禪”和“遮羞布”,他們內心里并不把人民當回事。
而村支書黃大發,歷經幾十年,帶領群眾在懸崖峭壁上鑿挖出一條
真心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干部,不必把“人民利益至上”天天掛在嘴上。看一個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是否真心為人民群眾服務,不能僅聽其言,重在觀其行。權力來自人民,忘了根本,就必然變色。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就是初心,忘了初心,就必然變心。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從藝術作品和現實中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爭做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把人民裝在心里的陳巖石、黃大發。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