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封樹根”真想得出來
摘要:“水泥封樹根”真想得出來 □張貴峰 8日,有微博爆料,商丘市一街道兩邊的樹根被用水泥澆灌,目的是抑制空氣浮塵,引發網友吐槽。當晚商丘市委宣傳部官微發布消息
“水泥封樹根”真想得出來
□張貴峰
8日,有微博爆料,商丘市一街道兩邊的樹根被用水泥澆灌,目的是抑制空氣浮塵,引發網友吐槽。當晚商丘市委宣傳部官微發布消息稱,該事件“引起商丘市梁園區的高度重視”,“組織人員為樹揭蓋松綁,并連夜奮戰徹底整改。”
為了所謂的“抑制空氣浮塵”,便徑直“用水泥封樹根”,這種明顯違反常識的“抑制浮塵”方式,“奇葩”得令人瞠目結舌——在如此嚴密的水泥封堵下,雨水難以下滲,樹木還能健康生長乃至存活嗎?如果樹木無法健康存活,又談何“抑制空氣浮塵”?殊不知,要想有效抑制空氣浮塵,樹木正是十分重要的載體。研究顯示,1畝100棵樹的森林,一年可吸附22~60噸灰塵。
眾所周知,時下全國許多城市都在倡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而要確保城市的“海綿”特性,避免城市路面的過度硬化正是其中的關鍵,但“水泥封樹根”的做法,顯然與這種理念背道而馳。因此,上述以“抑制空氣浮塵”名義進行的“用水泥澆灌樹根”,不僅是一種十分典型的“不求實效”的形式主義,而且是一種完全“脫離實際”、“敷衍塞責”,建立在任性“拍腦袋決策”基礎上的官僚主義。
無論是“抑制空氣浮塵”還是“治理霧霾”,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要真正實現治理目標,相關的政府治理行動必須建立在求真務實的科學決策基礎上,而不能簡單地“拍腦袋決策”。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