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引領是中國制造由大向強的加速
摘要: 標準引領是中國制造由大向強的加速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將引領“中國制造”升級。
標準引領是中國制造由大向強的加速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將引領“中國制造”升級。此次會議提及,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4月8日未來網)
標準被認為是世界的通用語言,更是裝備制造業成敗的關鍵。制造強國須標準引領,制造高質量的產品必須有高標準支撐。而現實是,我們的產品質量處在中低端,相應的標準也相對滯后。去年,為強化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的實施,加快技術標準的研制,完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工信部開展了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此次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無疑將為我國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升級提供強引擎、注入加速度。
《中國制造2025》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綜觀我國制造業,其總產值已經位列全球首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兩年我國制造業總產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第一;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體量上的大國。
但與之同時應該看到,量的優勢卻始終難掩質量、特別是品牌方面的競爭劣勢,我國制造業一直存在著大而不強、知名品牌少、產品品質不高甚至質量不達標的瓶頸問題。而與之相反,很多國家和地區因為重視標準,使得自己的產品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勇立潮頭、經久不衰,贏得諸多消費者獨有情鐘的青睞。比如,眾所都知、耳熟能詳的德國的廚具、汽車,瑞士的手表,等等;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美國有239個,中國只有21個;比如,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
而之所以會存在這種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標準上的差距。誠如廣泛流傳于產業界的一種說法,雖不完備,但卻體現了標準的重要性: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從世界范圍看,國際標準90%以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我國占比僅1%。由此不難看出,制造業的競爭實質上也是標準的競爭。從德國“工業4.0”實施建議的8個優化行動領域看,標準化列于首位便是最有力的印證。面對一邊是中低端產能過剩、一邊是中高端供給不足,一邊是國貨庫存積壓,一邊是國人在全球掃貨的客觀現狀,通過行業標準引領產業方向,無疑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一環。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種“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高標準。在消費者追求品牌質量的當下,一邊是成本優勢逐步消失,一邊是產能過剩已是事實,以低價取勝的國貨面臨窘境。而擺脫窘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弘揚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產更多有創意、品質優、受群眾歡迎的產品,堅決淘汰不達標產品,提振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
標準是工業實力的象征,也是引領產業進步的方向。可以預見,此次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其標準“+”效應帶來的必然是質量“+”的成效,必將加快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速度,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藍圖定當可期可成。
(未來網特約評論員 羅建華)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