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時代給力“善”時代
摘要:王旭東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6日舉行全體會議,會議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作為中國第一部慈善法,該法將于2016年9月1日起實行,開啟中
王旭東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6日舉行全體會議,會議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作為中國第一部慈善法,該法將于2016年9月1日起實行,開啟中國依法治“善”時代。根據該法,每年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
“十年磨一劍”,今朝“劍出鞘”。在慈善法漫長的立法過程中,慈善事業秉承基本的、樸素的慈善倫理一路篤行,取得了世人看得見的成績,同時,也出現了公眾看得見與感覺到的問題。慈善立法,既是規范行為,更是鞭策行動;既可以讓慈善舉止避免誤入歧途,更是能夠讓慈善事業步入“薪”光大道;既是對慈善事業的法治保護與促進,更是對慈善倫理的梳理與重構。當下,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慈善倫理決定慈善的“錢程”。標哥曾“引用”一句中國俗語“人在做,天在看”來詮釋自己從事的公益慈善事業。契合了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處于“人在做,天在看”慈善倫理階段。時下,不少熱衷于公益慈善的群體,幾乎是本著“天地良心”行事,實現心安理得,而慈善的“公平與效率”成為其次。慈善倫理“站得不高”,慈善事業自然“望得不遠”,不少時候處于原地踏步,或低水平循環,并且稍不注意就會被卷入“深淵”。
重構慈善倫理,才能更好地推進慈善事業。有關人士分析稱,中國富豪的慈善倫理脫胎于他們經營企業的大倫理,其中,通過慈善來獲取更多的“資源”與“資本”是條重要路徑。長期以往,不僅容易形成扭曲的“商慈關系”,而且會衍生出不健康的“政商關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用“親”、“清”兩字定位和闡明新型政商關系。新型慈善倫理的形成,將有助于新型政商關系的建立與維護。
慈善事業,“法”時代必將給力“善”時代。隨著慈善法的施行,慈善事業有了更可靠的法治保障與量身定制的法律保護。一方面有利于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錢進”,可以讓慈善品質更優良,讓慈善倫理更純潔;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商關系的改善,預防權力的“任性”,徹底擺脫權力的“脅迫”,進而能夠培養出慈善的個性,激活更多人的善心與良知,更好地釋放慈善“正能量”。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