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賭錢”變成“新年俗”
摘要:鮑曉菁近年來,不少地方過年期間都流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打打麻將、斗斗地主。甚至有“過年不打牌,等于沒過年”的俗語。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牌局籌碼越來越大
鮑曉菁
近年來,不少地方過年期間都流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打打麻將、斗斗地主。甚至有“過年不打牌,等于沒過年”的俗語。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牌局籌碼越來越大,從數額看雖算不上違法賭博,但就是這些“擦邊球”有時會讓不少農村回鄉青年輸掉半年的收入。在有的地方的農村,打牌“賭錢”有成為“新年俗”的趨勢,這一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對于平日在各地工作的人們來說,春節本是一家人來之不易的團圓日子。然而,“掛彩”打牌打麻將占據了人們太多時間,溫馨的團圓飯變成了牌局間的“中場休息”、精彩的晚會變成了打牌的背景聲,親朋間的促膝談心變成了牌桌對白……
“賭錢”在農村過年期間之所以普遍,與農村文化生活單調、匱乏,鄉風建設滯后有直接關系。對農村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適應了城市繁忙的生活節奏,過年回到故鄉時卻面臨著無事可做的尷尬。打牌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過年時的首選。因此,如何在農村發展適合年輕人參與的文化娛樂項目,讓他們回鄉時能有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是“治賭”的治本之道。
不能忽視的是,即使是平日里不打牌的年輕人,春節里也身不由己地卷入牌局,說明農村青年春節期間社交方式的匱乏。在牌場社交的攀比氣場中,籌碼越叫越高,背后隱藏著牌桌上的交際心態:用“是否輸得起”衡量各自財力,你有多少錢、開什么車比你讀了多少書、學到多少東西更重要。因此,只有在農村青年中引導建立積極有為的價值評判體系、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才能取代牌桌上的財力比拼,扭轉春節農村的“賭錢”風氣。(新華社合肥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