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騙補”須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摘要: 杜絕“騙補”須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光明時評】 2015年最后兩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出現井噴——11月,新能源商用車單月產量超過全球
杜絕“騙補”須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光明時評】
2015年最后兩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出現井噴——11月,新能源商用車單月產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之和;12月,產量再飆升兩倍至6萬多輛,尤其是純電動商用車,出現同比增長6倍的超常規增速。自2016年初起,政府和行業協會就立即感到這股“虛火”不對勁,驚人的銷量數據背后,很可能是車企假售之后將電池拆分倒賣獲利的騙補行為。
“騙補”案不是個例。此前,家電下鄉貼補政策從2008年開始實施到2012年結束,包括后來的汽車下鄉和農機等補貼措施,家電等經銷商以及一些政府人員聯手騙補,涉案人數和金額驚人。國家為此在2013年開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并已經啟動法律量刑。
就新能源電動車行業來看,“騙補”貽害不淺。瞄準了補貼金而忽視車輛的質量,拼湊改裝、求多求快,這些車一旦上路行駛,會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此外,大量不合格產品滯存在庫房,一輛車多次拆裝來回買賣,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浪費,而且涉嫌循環套取補貼金,造成國家財政資金的大量流失。按照2020年要實現新能源累計推廣500萬輛的目標計算,“十三五”期間新能源補貼額要支出3900億元。更深遠的影響還在于,騙補者對那些真正從事技術創新的企業來說,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這使得產業和能源升級的努力無法取得相應的效果,傷害的是行業發展的根本。
“騙補”如此泛濫,政策門檻的漏洞是直接原因。這方面,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對此前的政策進行評估,查補漏洞,加大執行力度。而根本原因,恐怕還跟行政手段與市場關系之間的“不協調”有關。
補貼政策的初衷本是培育初期市場,給企業留下一定的時間窗口,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更新換代。但歸根結底,這是一套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不是行業內生的造血功能,即使長期執行,也難以形成真正反映市場關系的合理價格體系。成本、價格和利潤之間的變動和關系不合理、不穩定,一些不法企業就有可乘之機,就會利用這種不合理、不穩定,擠壓成本空間,擾亂價格秩序,牟取不正當利潤。
(許云澤)
責任編輯:zjf
(原標題:光明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