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花開正當時
摘要:因為創新精神,屠呦呦刷爆朋友圈 創新花開正當時■侯 磊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當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獎獎章時,關于她的話題再次刷爆
因為創新精神,屠呦呦刷爆朋友圈
創新花開正當時
■侯 磊
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當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獎獎章時,關于她的話題再次刷爆朋友圈。“其成就帶來重大變革”,評委會在頒獎詞中如此評價這位中國女科學家。這是國際科學界對中國科學家所作努力和取得成果的肯定,可喜可賀!
人們欣喜之余,也不乏理性思考。有人試圖通過屠呦呦的科研經歷,探尋她的成功密碼。分析發現,這位“低調的求索者”骨子里無處不涌動著創新的沖動,蘊含著創新的勇氣,閃爍著創新的思想火花。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說:“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們需要用創新精神去尋找新事物。”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國勢強弱,系乎人才;人才強弱,系乎創新。當下中國,創新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正在涌動。作為大眾一員,該如何面對創新?屠呦呦的人生實踐,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創新從來都是拓新路,必須有趟出一條血路的魄力和勇氣。一次實驗中,屠呦呦發現過性轉氨酶升高的異常現象,為此她不惜親自“嘗毒”,確認安全才投入臨床使用。實踐證明,創新之路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甚至無石可摸,敢冒風險、敢“出風頭”,應是創新者的基本品質。循規蹈矩,畏首畏尾,必然會影響創新的勁頭。
“提取到青蒿素,屠呦呦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從青年到暮年,屠呦呦的一鳴驚人來源于她的執著專一。創新如同跑馬拉松,非意志堅定者不能到達終點。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鐵基高溫超導研究項目,凝聚著中科院物理所教授趙忠賢團隊20多年的心血;張益唐教授在世界性數學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問題上獲得破冰性的進展,源自他30年如一日的默默攻關……事實證明,創新離不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創新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堅持,不屈服于外部環境的誘惑和壓力,恒心靜氣、扎實做事,才能平淡為學、行穩致遠。
創新向來與風險相伴,如何對待失敗,關乎創新者成長。魯迅說,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創新之花的綻放,同樣離不開適合生長的“好土”。屠呦呦的成功經歷提醒我們,一個創新項目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除了時間積累,還面對風險疊加。對此,既需要營造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還要注重打造一種良性機制,激勵更多人釋放創新智慧。
虎嘯山林,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駝行大漠。今天的中國,創業創新成為鮮明的時代主題,接踵而至的利好政策為創新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廣闊的舞臺。我們期冀,時代的舞臺涌現更多的“屠呦呦”,以個體的點滴匯成奔涌的大河,締造出更具活力的創新中國,創造出更多惠及人類的優質成果。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