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正腳踏實地
摘要:今天是10月7號。人們正攜帶著旅行的收獲,或者家鄉的特產,滿意地踏上歸途。如果能俯瞰神州,必定是彌漫著繁忙與滿足。但,如果往回穿越155年,今天又是一個恥辱和悲慟的日
今天是10月7號。人們正攜帶著旅行的收獲,或者家鄉的特產,滿意地踏上歸途。如果能俯瞰神州,必定是彌漫著繁忙與滿足。但,如果往回穿越155年,今天又是一個恥辱和悲慟的日子。1860年10月7日,北京城里的英法聯軍,正盤點著前一天劫掠的“豐碩的意外橫財”,然后一把大火,徹底毀滅了世界奇跡圓明園。火光映襯之下,是強盜的獰笑,是中國人被踐踏的尸體,或者他們惶惶然寫滿恐怖與絕望的面龐。
155年過去。這個長假期間,屠呦呦斬獲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人振奮,瞬間刷屏。青蒿素,挽救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是中國人給全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人在諾貝爾獎上的突破,不過是中華崛起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它再次提醒世界和我們自己,中國人趕上來了。民族的復興就在眼前。
中國的經濟總量一路扶搖,成為世界第二,并且在可見的將來,必定達到世界第一。中國人將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但是,每個中華兒女思忖盤點的時候,都知道過去的路何其難走。當年列強的堅船利炮,以及圓明園的大火,也驚醒了清王朝。當時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為自強、求富,發起了洋務運動。派遣留學生,購置新式武器,按洋法操練軍隊,建成三大艦隊,制造機器,開礦辦廠。一時間,清王朝頗有中興氣象。但甲午戰爭一次較量,洋務運動歸于失敗。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中華民族改變悲慘命運,是屢敗屢戰、不屈不撓的過程。即便在民族命運最悲慘的時候,仍堅信“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并描繪出“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這樣壯闊的復興情景。
先賢憧憬的情景,今天終于出現。但試錯過程何其艱難。圓明園毀于大火的時候,《共產黨宣言》已經出世12年。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苦悶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中國人,才發現了一條新的出路,才看到了人類最燦爛的星空,把握了人類最遠大的理想。
今天,我們距離民族復興如此之近,這是一代青年之幸。這是先輩“革命理想大于天”的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鄧小平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不久,就被趕到了山溝里,革命的路徑要變,依靠的力量要變,但建成“赤旗的世界”的理想不變。所以,從南湖游船到廣州黃埔,從南昌起義到古田會議,從井岡山反圍剿到延安成為抗戰中流,從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到北京開國大典,中國共產黨從來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建設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新中國尚在襁褓,就跨過鴨綠江與以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飯都吃不飽的時候,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被封鎖的前三十年靠工農剪刀差建成了工業化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舉走向大國崛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把共產主義理想和每個階段中國國情的“實地”相結合的過程。今天的中國,為中國夢而奮斗,但奮斗的支點,是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兩個一百年的“標段”,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目標。對于青年,則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和鼓舞。
紅軍在被圍追堵截的長征路上,依然唱著快板刷著標語;延安的窯洞里,革命領袖一邊捫虱一邊談著馬列;羅布泊的沙漠里,從國外歸來的專家們餓著肚子搞著原子彈。這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1999年馬云18人創業團隊手中空空席地而坐,卻說要創辦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今天,無數的青年晚上蝸居地下室,白天卻聚集在咖啡館說項目找投資。這些,故事不同,但推演相似。
共產黨人的信仰從未動搖,不懼怕任何困難和敵人。過去有列強、軍閥、反動派、日寇,今天有四風、腐敗、利益藩籬、階層固化、脫離群眾、經濟下行。當年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今天靠全面深改、依法治國、從嚴治黨解決前進的阻礙。申辦冬奧成功,閱兵展示和平力量,習大大出訪以中國夢擁抱全球夢,屠呦呦獲獎,一個腳印連著一個腳印,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而億萬青年,一個奮斗接續另一個奮斗,一個個夢想匯成宏大中國夢,無數創業創新將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前行。昔日被踐踏的中華,今天已成為世界的一極。實現共產主義,需要信仰堅定,也需要物質的積累。社會主義社會剛剛破題,共產主義遠沒有成為現實。但是,共產主義沒有到來,并不意味著共產主義運動沒有在進行。因為,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無時無刻不在腳踏實地!(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