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
摘要: □ 胡殿文 7月是大學的畢業季, 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畢業典禮上,一個未能出席的人,卻成為這個鄭重儀式上的“主角”——剛剛因病離世的李小凡教
□ 胡殿文
7月是大學的畢業季, 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畢業典禮上,一個未能出席的人,卻成為這個鄭重儀式上的“主角”——剛剛因病離世的李小凡教授。中文系系主任陳躍紅在畢業典禮上講述李小凡的故事,臺下300余名師生淚流滿面,演講稿在數小時內被微信朋友圈轉發數萬次。
李小凡,留校工作32年。 7月9日,他在罹患胃癌近兩年后去世,享年61歲。從助教到教授,一直到成為方言學科帶頭人,不管做了多少努力,李小凡與他所從事的漢語方言專業一樣,注定都是偏冷,也注定不會大紅大紫。但這就是學術的宿命,既然選擇了,就得一生默默接受。30年間,李小凡每年堅持帶隊與學生在鄉下同吃、同住、同工作。李小凡曾說“課比天大”。當下學界,“流水線”式教育風氣盛行,一些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敷衍了事,有時一名教師直到答辯現場才瀏覽論文。但李小凡對學生論文的熟悉程度常常超過作者本人。小到標點、術語、錯別字,大到框架、邏輯、創新點,幾乎任何細節都能復述。在擔任中文系黨委副書記、書記的18年里,李小凡的一直在平靜的角落,默默無聞地處理各種瑣碎繁雜事務。他從不參與評獎,拿的也是較低的崗位津貼。 同事們評價說,他是一絲一毫都不用公權,真正達到了無欲無求。 學生們說,清瘦、訥言的李小凡喜歡將白襯衣穿得整整齊齊。這種“清清白白”的形象與風骨,與他的內心世界高度匹配。
在首都北京,在高等學府,一位語言學家的選擇與堅守讓人淚流滿面。而在中原河南,在普通農村,一個基層干部的逝去同樣讓人感佩不已。他就是生前擔任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黨委書記的燕振昌。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累倒在村委會辦公桌前。 他的身后為村里留下的是——寬敞的街道兩旁門店林立、路燈整齊,整潔的社區、美麗的校園、安靜的養老院,甚至還有銀行、醫院、公園!現任村黨委書記郭建營說。“這都是俺們的老書記燕振昌領的好啊!” 有人把老燕的一生概括為一間房一句話一輩子。 燕振昌的老伴說,他這一輩子留給她的最后一句話是“村里的事還沒忙完……直到今天,村里300多個門店、500多間門面房中,燕書記家沒有一間。”燕振昌的日記里,有個“六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煙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村里的工程親戚不沾邊。村委會主任張漢卿說:“他總說,壞規矩的事別找我,咋說都不中——這句話是他堅持了40多年的‘鐵規’。”燕振昌“曾是水磨河的天”,他的付出為全村人留下了一片藍天。
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逃不脫的宿命是死亡,但生的意義有不同。李小凡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學者,燕振昌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角色不同,生命軌跡迥異,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生命的意義定格在為事業奮斗,為社會奉獻,為人民服務上。對待生與死他們有相同的闡釋——那就是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對死亡,積極地生活。 他們的生既有價值又有意義,面對死,他們處之坦然。去年4月,李小凡被確診為胃癌,醫院說有三個月時間。當同事為他難過時,而他卻淡定從容,說“我能應付”。燕振昌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生命不息戰斗不止。在“向死而生”中,他們感悟生命、創造生命、懂得感恩、升華生命的積極價值!
死,只是個體生命的終結,當你參與創造的世界會因為你的參與而美好。如果尋找解脫,從對死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面對死亡,快樂地生存,過有意義的生活。無論是李小凡,還是燕振昌,他們雖然今天缺席了這個世界,但他們的生命正在延伸拉長,他們的使命正在不斷延續。從李小凡到燕振昌,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這就是人格的魅力,這就是共產黨人精神的力量!
責任編輯:zj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