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人民的勤務員”背后的民本分量
摘要: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17日上午,習近平考察了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同企業職工座談時,習近平說,到地方考察調研,最希望同廣大工人、農民和各方面的群眾直
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17日上午,習近平考察了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同企業職工座談時,習近平說,到地方考察調研,最希望同廣大工人、農民和各方面的群眾直接接觸,聽聽你們的意見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請大家開門見山,把真實想法一吐為快。(7月17日人民網)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習總書記真情意切的話語讓全國民眾聞之動容,為之感動,這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理念的生動體現。毛主席曾說過,“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而此次習總書記“舊話新提”自警自勵的警句,讓我們重溫了這一莊嚴的誓言,重新感受了這一支撐信念的精神力量。
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就要“串百家門”。領導干部要經常到百姓家串一串門,和群眾真正坐一條板凳、真正掏心窩、真正心連心。也許有些領導干部不免心生些許憂慮:人家不待搭理,多沒意思;萬一吃了閉門羹,多沒面子。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為熱情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和習性,百姓巴不得領導干部來走一走親戚、串一串家門、吃一吃年飯、說一說知心話。黨員干部只有和群眾交心談心,才能談出真心話、增強真感情。
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就要“知百家情”。深入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各級領導干部提高深入群眾的能力,就要真正放下身段、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帶著真情實感去融入群眾中,做到“望聞問切”,多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多從群眾中尋找方法,在同群眾打交道中鍛煉能力。特別要把人民群眾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將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將溫暖送到群眾的心窩里,絕不能浮在水面上、呆在辦公室里等著群眾來找、來訪。
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就要“解百家難”。“解百家難”不只是到基層走一遭,而是要“身到”更要“心到”,“身入”更要“深入”,回應群眾期盼解決實際問題。“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各級領導干部只有真正搞清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真正發現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才能用科學的方法開展頂層設計,遵循客觀的規律全面深化改革。對于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不能繞道走,不能打迷糊眼,忽悠群眾、糊弄群眾,只會讓群眾離我們越來越遠。
習近平同志當年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就指出,認認真真地當好共產黨的“官”是很辛苦的。他曾強調,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由此可見,各級黨員干部都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行動,更加貼心地做好人民的勤務員,把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讓“人民勤務員”成為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的一種黨性修養。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