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
摘要: 向曉梅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做好國家全面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 建議做好國家全面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
向曉梅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做好國家全面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
建議做好國家全面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工作重點,加強科技體制改革的宏觀統籌和整體設計,出臺配套政策。做好對各領域、各地方科技體制改革工作的分類指導,積極制定中央及地方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加強部門、地方之間的協作配合,實現創新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劉明康委員(中國銀監會原主席)
建設積極而包容的“創新生態體系”
建設“創新生態體系”,首先要對創新有正確的認知,推動創新要靠積累,要靠強有力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對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還要靠包容失敗的文化;其次,要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是從小鼓勵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其創新意識,二是培養其問題意識與批判思維,三是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最后,推動創新要有長遠的考慮和規劃。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毛蘊詩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中小企業應“做專做精”持續創新
我在調研時發現,那些效益出眾的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大致有幾種途徑:專注于特定技術,持續創新;通過創新提升技術價值,實現產品升級;專注于自主品牌,開發深加工產品,整合產業鏈條;專注于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技術領域;在管理上不斷創新,持續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議廣大中小企業借鑒以上做法,樹立“做專做精”“持續創新”的觀念,務實、耐心地對待創新。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潘云鶴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用大數據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把握大數據科技變革重大機遇的關鍵在于,一方面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工程化應用,促進大數據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因此,我建議建立大數據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早布局、合理規劃,充分發揮龐大人口與應用市場所帶來的數據資源優勢,有力促進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引擎的轉型升級。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采訪整理)
包信和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
轉型就是要“接地氣”
當前,我們中科院的轉型就是要“接地氣”。中科院以前提出的“兩個面向”是“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戰略需要”,而現在補充提出的就是“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科研機構也要主動宣傳最新研究,利用科學報告制度等手段讓更多的企業了解成果,幫助企業生產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采訪整理)
劉昌俊委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以物聯網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建議工信部等有關部委,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大中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建議相關部委出臺扶持政策,對物聯網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鼓勵和支持,并成立行業協會牽頭協調各環節關系,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采訪整理)
宋欣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發展云制造平臺搶占制高點
建議設立國家云制造重大專項,開展國家級云制造應用示范,專項的核心應是保障國家大數據的安全應用;建議做好頂層設計,發布國家云制造服務平臺有關標準和規范;建議設立國家級云制造認證評估機構,催生一批以云制造為核心的新型生產性服務企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采訪整理)
嚴誠忠代表(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
國企改革要拿出有效舉措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資、國企改革也進入攻堅階段。目前,國企重大事項決策不夠科學、規范,不同階層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等問題引起普遍關注。希望今年能破除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在保障普通職工權益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方面拿出有效的改革舉措來。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采訪整理)
樊會濤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副院長、總設計師)
創新驅動需要通盤考量
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仍任重道遠。不論是創新的戰略高度、創新的主體、創新的人才隊伍建設,還是創新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的政策支持,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只有通盤考量,才能使創新驅動的發展落到實處。
(光明日報記者 劉夢采訪整理)
邵鴻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
集智聚力提升參政議政質量
去年以來,九三學社中央走訪了多家智庫,與一些智庫建立了合作關系,集智聚力、創新工作,努力提升參政議政質量。民主黨派在開展調研、參政議政工作的同時,可從三個方面與智庫共同開展工作:利用黨派的平臺優勢和制度渠道優勢,及時將高質量的智庫成果傳送給政府;與智庫合作,共同就一些重大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借鑒智庫成果,進一步對某些問題深入探索、建言獻策。
(光明日報記者 曲一琳采訪整理)
張鳳陽委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智庫 隨著公共事務越來越復雜,要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簡單的經驗積累已經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的是對國內國際形勢的科學分析和綜合研判,這就要發揮智庫的力量。智庫研究應注意“學理”與“事理”相結合:不僅要有科學的理論分析,還要與中國國情、具體實際聯系起來,最終把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好事辦成。 (光明日報記者 曲一琳采訪整理) 王懷超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 發揮人民政協優勢建設高端智庫 人民政協囊括了30多個界別的優秀人士,是得天獨厚的“智囊團”。建議在人民政協現有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功能下,明確增加“決策咨詢”功能。可以在全國政協下成立“國家發展研究院”,組織各方人才就國家發展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提出具有全局意義的政策建議供中央決策參考。各個界別可以集體發聲,就本界別的重要問題展開調研、組織討論、提出對策建議。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伍中信委員(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 高校政策研究應與學科建設相互推動 建設高校智庫不能脫離學校自身特質與已有工作布局,而是應立足已有的優勢學科、科研能力,進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有選擇、有側重、有目標地開展智庫建設。同時,高校應有意識地廣開渠道、理論聯系實際,帶動學科建設發展,整合學科資源助推政策咨詢研究,使兩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增強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許寧生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 高等院校也須編制管好權力的籠子 深化高等院校綜合改革,要立得實、看得遠、走得穩。高等院校綜合改革方案要符合包括制度和文化在內的國情,并且了解廣大高校師生的真實意愿,就改革達成共識。要特別提出的是,國家對高校放權,而高校又對院系放權,因此高等院校必須要明確設立好制度,編制管住權力的籠子。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采訪整理) 劉志彪委員(南京大學長三角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國遇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如果這種情況延續,我們會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對此,我有三點建議:短期要穩定投資,設計好市場與政府的搭配模式;改變大量社會財富沒有通過資本市場配置進入實體經濟的現狀;加快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采訪整理) 游吟歌代表(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 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與保障體系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能的群體,但其創業面臨很多實際困難,創業成功率偏低。國家應盡早制定直接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政策體系,出臺并落實資金扶持、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政策。同時,創業風險性較強,加快完善針對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保障體系,減少其后顧之憂尤為必要。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 郝振省委員(中國編輯學會會長) 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盡快出臺 我們即將著手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版權問題,特別是要解決新聞產品的版權問題;其次,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問題應當受到重視,我們將為決策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最后,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盡快出臺,并且努力將“全民閱讀率指標”納入“十三五”規劃中。 (光明日報記者 李苑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