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能量 培塑價值觀
摘要: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最近兩辦印發《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學習《意見》精神,感到它的出臺恰逢其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引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最近兩辦印發《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學習《意見》精神,感到它的出臺恰逢其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引領性,對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確保黨對高校的領導,確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意義重大。
研究無禁區,教學有紀律。高校在學術研究上,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鼓勵思想解放、大膽探索,多出前沿性、創新性成果。但我們的這些腦力工作和學術成果,都要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講堂講壇必須風清氣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放眼世界各國,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輿論宣傳,無不有自己的行業標準、自律原則和基本要求。文化可以有差異,制度可以有不同,但是“言論自由”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是有邊界的。在西方國家,任何公職人員、研究人員和教師對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都有清醒的認識,在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政治制度和社會穩定等問題上,都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否則,輕者可能壞了名聲,重者可能丟了飯碗。言論自由,并不是自由的言論,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不負責任、不顧底線、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只會讓言論自由蒙羞。
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從小的方面說決定著個人的成長發展,從大的方面說將影響國家的前途命運。高校老師的基本觀點、價值取向、情緒態度,對涉世不深、“三觀”尚未定型的大學生有著直接影響。從經驗和歷史來講,大學教師贊成什么、反感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將深刻影響課堂大多數學生的態度、立場和行為。教學是一個凈化心靈、塑造靈魂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要照亮學生,首先自身上要有陽光;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要有一顆火熱的心;要塑造他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靈魂。最近幾年,社會上有個熱詞叫做“正能量”,這個詞的流行源于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正能量》,在這本書中作者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可見,“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都貼上了“正能量”標簽,它已經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在一定意義上說,教師就是傳播、傳遞、傳揚正能量的人。因為特殊的職業身份,老師不再普通,也不能普通。老師不是在公園的人群中隨意褒貶時事的那個人,更不是在虛擬的互聯網上灌水拍磚的那個人。課堂是答疑釋惑的地方,老師是傳播知識的人,是教書育人的人。誠然,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忿忿不平之氣,但是,如果教師不負責任地將那些牢騷、怨言隨意帶入課堂發泄了事,這對于學生正在養成的價值觀念又會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師德,影響的不僅是學生本身,更是一個國家未來的走向。
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國家競爭的勝負。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吸取冷戰的教訓,更加重視通過輸出西式民主、炒作社會矛盾、扶持代理人等“文化冷戰”的方式,達成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雙重目的。中亞、外高加索和西亞北非的多波次“顏色革命”都現實明白地反映出美國等的戰略意圖和基本手法。近年來,隨著我國加速崛起,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戰略疑慮甚至敵意越來越強,不斷利用各種敏感時間和話題,肆意炒作社會熱點,達到抹黑中國、丑化中國、顛覆中國的罪惡目的。我們國內一些人,甚至有個別知名學者,有意無意地成了西方普世價值的傳聲筒、擴聲器,甚至是戰略工具,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亂。以“槍桿子”為核心的硬實力和以“筆桿子”為代表的軟實力,是世界各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核心力量。在國際戰略競爭更趨激烈、亞太安全形勢更趨緊張的當下,一些西方國家明白對中國來硬的只能激起中國老百姓團結御侮,而通過“溫水煮青蛙”的軟滲透,則可能起到不戰而勝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從戰略和政治的高度來思考和應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只有這樣,才不會犯政治幼稚病,稀里湖涂地鉆進人家設好地圈套,不明不白地成了俘虜。一旦那樣,我們用無數烈士鮮血和人民群眾奮斗換來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就將喪失無遺。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求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