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轉型如何“轉”
摘要:□ 張曉山 在經濟新常態和農業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正在經歷一種新的轉型。在高度現代化的國際農業巨頭“進攻”面前,我國農村通過發揮一家一戶主動
□ 張曉山
在經濟新常態和農業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正在經歷一種新的轉型。在高度現代化的國際農業巨頭“進攻”面前,我國農村通過發揮一家一戶主動性、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還會奏效嗎?我國農業轉型的方向又在哪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速度加快,農業生產更加注重數量和質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可持續集約化發展,生產者和消費者逐漸從傳統農業的范疇“解縛”,生態精準、綠色高效農業成為人們共同的“財富”。
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對多樣化、安全衛生、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希望增加收入、過上富裕文明生活和享有較好公共服務的向往不斷增強,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
隨著消費者和廠家對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越來越重視,如何保證供給的農產品安全和營養,如何使農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都符合質量標準,最后到達消費環節的產品應具有可追溯性,使消費者放心?這些問題都需要農業在轉型發展中作出解答。
在發展中,我們應該看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需要將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農業經營中,要建立一種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物質技術能有效使用、節約利用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能動作用,使農業資源的使用者也成為農業資源節約利用的最大受益者,農業可持續發展才能具有堅實的制度基礎。
生態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等是生產經營型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農產品的主要提供者、技術創新的載體、發展現代農業的排頭兵、農業企業家的雛形。應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使他們成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石。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轉型發展,還需要從田頭到餐桌整合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政府有關部門與涉農企業、農產品行業協會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平等的伙伴關系,打造一體化的平臺,為農業的各個環節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