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道越來越窄為哪般
摘要:□ 濬 旻今年以來,市區道路進行了改造,拆掉綠化帶,擴寬了道路,然而自行車道被擠占,變得越來越窄,“在自行車道騎車越來越難”。筆者聽到了許多市民的反映。
□ 濬 旻
今年以來,市區道路進行了改造,拆掉綠化帶,擴寬了道路,然而自行車道被擠占,變得越來越窄,“在自行車道騎車越來越難”。筆者聽到了許多市民的反映。
在市區的幾條主干道,如解放大道、文明大道、交通大道、雪松大道等道路,原來的自行車道比較寬,可道路改造后,機動車道向兩邊擴展,變成了雙向八車道,自行車道卻變得很窄。尤其在接近十字路口變道時,由于規劃的右轉彎車道占據了大部分的非機動車道位置,使得自行車道就非常狹窄,一些公交站臺也擠向自行車道。
有的十字路口還放置了許多隔離欄,像個迷宮,許多市民不知道該如何走,有時誤上了機動車道上行駛,自行車和機動車剮蹭情況時有發生。
改造后的自行車道,因為太窄并且彎彎曲曲,引起了一些市民質疑。上下班需要經常騎車,走這樣的路一不留神就可能出事故,有的地方機動車亂停亂放,自行車道太窄只好下來推著走。
汽車越來越多,機動車道很直很寬,車跑得越來越快,而自行車道較窄,擁擠不堪。有的市民說:“城市不能將道路資源單向機動車傾斜,而不顧騎車人的權益,騎車人的路權更應得到保障。”還有的市民說:“我天天從解放大道上下班,正值高峰期。這次道路改造后,機動車道占了大部分的非機動車道,讓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沒地方走,特別擁擠,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這正是城市管理者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城市道路最優化的設計不一定意味著機動車優先。私家車人均占用道路資源多,而公交車、自行車人均占用道路資源少,如果更多人選擇自行車,無形中就緩解了道路的交通壓力。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現狀,我市正在積極推行公共自行車試點,鼓勵綠色出行,為何還將自行車道修窄呢?道路空間分配優先等級應該把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放在最優先位置。若道路空間不足,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寬度應優先保證。
要打造宜居城市、人文城市,并不是看城市有多少高樓,更不只是道路寬、汽車多就宜居,倘若普通民眾“居不宜”,“人文”又何以體現呢!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