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偉:貧困戶變身“鴨司令”
“我今年養了1300只鴨子、200只鵝,現在都長到5斤多了,再過兩個月就可以下蛋了。我算了一下,今年有望收入1萬多元。再加上政府養殖補貼以及低保、各項分紅等,實現脫貧摘帽沒啥問題!”7月22日上午,筆者隨同平輿縣玉皇廟鄉學佃村駐村第一書記節永坤和村黨支部書記馮五星到辛莊村14組貧困戶馮秋偉養殖場采訪時,馮秋偉信心滿滿地告訴筆者。
現年45歲的馮秋偉,過去曾是全村窮得出了名的光棍漢,40多歲還沒娶上媳婦,與8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難。前些年他一直在廣州東莞打工,干一些零工雜活掙點小錢,入不抵出。后來因為母親年邁無人照顧,他只好從廣州回到家鄉侍候母親。他和母親二人都患有糖尿病,家中沒有其他收入,平時在村里打個零工,靠種4畝責任田維持生活。
2017年,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派學佃村駐村第一書記節永坤在調查走訪時,了解到他家生活確實困難,母子倆都患有糖尿病,就按“四議兩公開”程序把他家識別為貧困戶,給他建檔立卡,并解決了兩個人的低保問題,節永坤作為他的幫扶責任人。
自從馮秋偉被識別為貧困戶以后,節永坤就經常到他家走訪、慰問,為他解決生活上的具體困難,向他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引導他放棄“等靠要”思想,走自我發展道路,并幫助他制訂幫扶計劃。
經過反復動員,馮秋偉轉變了思想,樹立了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節永坤為他選擇了養鴨致富的門路。沒有資金,節永坤為他申請3萬元扶貧貸款,今年5月份幫他在市場上購買了1300只鴨苗和200只鵝苗,還購買了玉米、麥麩等飼料,幫助他在責任田里用鐵絲網圍了個簡易養鴨場,實行旱養,并在田里栽了果樹、搭建了涼棚,供鴨子棲息。
養鴨場建起來以后,他又在地頭搭了個簡易棚子,白天進行喂養,夜晚看守鴨子。節永坤一有空就來場里幫助他整理鴨棚、挖水池、打井、接抽水管,還幫他聯系收集青草、青菜葉等飼料。每到鴨子防疫時間,還來幫他給鴨子打針,請縣畜禽醫生來場里為他傳授鴨子常見病防疫知識,指導防疫。馮秋偉也很勤快,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還經常到附近養鴨場考察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他把養鴨當作一項脫貧致富的新途徑,每天起早貪黑打掃鴨場,割青草、尋菜葉,按時給鴨子喂食、喂水,使鴨子生長很快,僅三個多月時間,鴨子就長到四五斤重,預計再有兩個月就要下蛋了。
馮秋偉養鴨致富的故事被發到了網上,被湖南省郴州市一位叫陳秀芝的女士知道了,她千里迢迢從湖南趕來找到馮秋偉,兩人一見如故。在節永坤和村黨支部書記馮五星的撮合下,他們前不久喜結良緣,辦理了結婚手續,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成了一對勤勞能干、名副其實的養鴨夫妻。
當筆者在養鴨場見到他們時,夫妻倆正頂著烈日在地頭路邊為鴨子挖蓄水池呢。當筆者問到陳秀芝為啥要嫁給馮秋偉時,她靦腆一笑說:“我看他為人忠誠老實,勤勞能干,能興家立業,自我發展,有治窮致富的志氣和信心,所以我從湖南郴州千里迢迢來這里嫁給他。”
如今,馮秋偉養鴨治窮致富的故事被村民們傳為佳話。村里人都夸馮秋偉有志氣,貧困戶變成了“鴨司令”,走上了致富路。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