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文瀾丨越墨染千帆
摘要:圖為古色古香的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如今,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全國巡演每到一處,都一票難求,圈粉無數年輕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今天,我們踏著來自歷史的河流,受著一方百姓的期許,理應負起使命,至誠奉獻,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編者按:2025年是習近平在浙江推進加快建設文化大省,部署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20周年。20年來,在“八項工程”戰略引領下,浙江文化建設實現繁榮發展。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推出《潮涌文瀾》系列報道,與您一起領略之江人文的雋永之美,觀覽中國之治的文化創新實踐。
天天學習 浙江嵊州城往西約10公里,有個溪水環繞的小村。村口,一株百年老樟樹枝繁葉茂,樹旁立著一塊青石碑,上面寫有“越劇誕生地東王村”幾個字。
1906年3月27日,正是在東王村的香火祠堂前,村民們用四只稻桶墊底,鋪上門板,搭成“草臺”,開啟了越劇的第一場正式演出。
短短百余年,這個江南地方劇種從東王村發源,日漸綻放芳華,逐步成長為中國第二大劇種。鼎盛時期,除廣東、廣西、西藏等少數省區外,越劇專業劇團幾乎遍布全國各省份。
不過,同很多傳統戲劇一樣,越劇在新世紀之初也曾遭受巨大沖擊,一度觀眾和市場萎縮、生存窘迫。
2004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嵊州市甘霖鎮考察,此行的一個考察點正是東王村。在這里,習近平了解了古戲臺的重建情況,還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村民們的越劇表演。
他深有感觸地說:“嵊州文化底蘊深厚,首先是越劇之鄉,聲名遠播,無論在哪里都知道,知道越劇就知道嵊州。”
“這是對嵊州越劇發展和傳承最有力的鼓勵和支持。”對那次考察,許多嵊州越劇人至今難忘。
也是在這次考察后,嵊州專門成立了越劇文化發展專項基金,修復了一批古戲臺,新建改建了100多個越劇戲迷角,激活了越劇文化的一池春水。
2025年2月17日,浙江紹興,嵊州市越劇小鎮和濕地公園梅花盛開。
如何做好越劇的傳承與發展?2004年,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20周年時,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他在信中鼓勵大家“大膽創新,勇于超越,創作出更多的藝術精品”。
那時,浙江正在醞釀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文化精品工程正是其中一個重要抓手。
在數次就文化主題進行的系統調研中,習近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考。他說:“浙江文化要再現輝煌,就必須創作和生產出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統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一批反映時代特征、代表國家水平、體現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
如何創作出更多文化精品?習近平指出:“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源泉,也是文藝創作的生命”。
浙江越劇的發展便是浙江文化創新探索的生動縮影。
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參與并見證了越劇的發展和流變。初創之時,“小百花”就曾以青春氣息和創新氣質風靡一時。后來,從首次采用轉臺布景,到首次嘗試全息影像虛實結合,再到首次結合西洋樂器演奏……在一次次創新突破中,越劇以一襲水袖舞動文化力量。
2006年,越劇迎來百年誕辰之際,習近平參加了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在開幕式致辭中,習近平說:“越劇不僅是浙江人民寶貴的文化財富,更是全國乃至全球華人共同珍視的民族文化瑰寶。”自此,每四年舉辦一屆的中國越劇藝術節成為永久落戶浙江的國家級藝術節。
如今,越劇不僅活躍在嵊州人日常生活的一個個角落,也深深烙印在嵊州人的精神血脈之中。圖為古色古香的嵊州越劇藝術學校。
在習近平關心支持下,浙江省更多的文化精品亦百花齊放。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影視部等單位出品的浙商題材電視劇《十萬人家》成為2006年度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重點扶持項目;《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劇目,在2006年中國越劇藝術節奪得了4個金獎,占金獎總數的一半;《公孫子都》入選2005—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成為全國30臺初選劇目中唯一的昆劇;劇場版《宋城千古情》一經推出,場場爆滿,口碑上佳……
眾多文藝作品頻頻“出圈”背后,正是浙江文化精品工程不斷走深走實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加重視推動文化精品的創作工作。
2014年10月15日,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與72位來自各個領域的文藝工作者共商文藝繁榮發展大計。
在會上,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
從出臺《電影產業促進法》《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法律及政策性文件,到改進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等運行機制,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扶持引導機制不斷完善。
以綿綿之力久久為功。
如今,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全國巡演每到一處,都一票難求,圈粉無數年輕人;新編京劇《齊白石》、昆曲《世說新語》、婺劇《三打白骨精》、川劇《草鞋縣令》等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現象級作品的誕生,源于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創新轉化的高峰氣象。
越墨染千帆。傳統與新興的碰撞,迸發出越來越多富有創意的文藝火花。守正創新之中,精品之作構筑了新時代的“滿園春色”。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今天,我們踏著來自歷史的河流,受著一方百姓的期許,理應負起使命,至誠奉獻,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