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嶺:用初心暖民心用真情報鄉情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楊琳琳 趙軍文/圖
引子
五黃六月天,在新蔡縣余店鎮余圍孜村。一位70多歲的老婆婆正拽住一個干部模樣的人往自家拉:“老王啊,別走啦,天太熱,在我家吃飯吧!”被拉的那個人50多歲年紀,皮膚黝黑,手里還拎著一個鼓鼓的公文包。他微笑著拍著老婆婆的肩:“走啦,你們好好吃飯吧,我去下一戶看看。”
老王是誰?他要去哪?他要干啥?包里裝著啥?且聽余圍孜村村民講一講:老王叫王正嶺,是新蔡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派駐余圍孜村脫貧責任組組長、駐村工作隊隊長。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近退休年齡、患有冠心病的他執意投身脫貧攻堅一線。他那鼓鼓囊囊的包里,不僅裝著民情筆記、貧困戶的檔卡資料,還裝著自己的救命藥……
王正嶺,這位有著35年黨齡的復退軍人,用炙熱的情懷溫暖著余圍孜村村民的心。
駐村
時光追溯至2017年,新蔡縣選派駐村工作隊隊長,王正嶺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駐村申請。
新蔡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領導雖然感動,但是不贊成:“老王啊,這兩年你身體不行,需要多休息!”
家里更是一片反對聲。妻子哭著問他:“還要不要這條老命了?”
然而,下定了決心的王正嶺沒有回頭。趕上了脫貧攻堅的時代大潮,這是他回報鄉親、回報農村的機會,他不能錯過:“我再不干就沒有機會了!”
王正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1981年參軍入伍。退伍后他在民政部門工作了20年,對農民、農村和土地有著割不斷的血肉深情。
就這樣,那一年5月11日,王正嶺來到了余店鎮余圍孜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正式扛起了這個村脫貧攻堅的大旗。
妻子最終沒拗過王正嶺。她在他包里裝了6瓶藥,每天三頓飯前都會打電話提醒他吃。擔心王正嶺忙起來忘了吃藥,她還專門交代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李新剛監督他吃藥、休息……
駐村伊始,王正嶺就召集余圍孜村“兩委”班子成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開會,亮明態度:找問題、明責任,緊接著就是每天跟著工作隊走村入戶。
84歲的五保戶李玉蘭至今還記得王正嶺來她家走訪時的情景。那一年春節前,天冷得出奇,她坐在被窩里還覺得冷。突然,門開了,駐村工作隊隊員來到她家,給她送來棉衣、棉被……竟然還有一個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海綿床墊。王正嶺和隊員一起把海綿床墊給老人鋪好,看著坐在一旁累得直擦汗的王正嶺,駐村第一書記李新剛忍不住道出實情:“大娘,這是王隊長跑了咱街上5家店才給你買來的,是他自己出的錢。人家嫌尺寸小不肯裁,他給人家說了好多好話,聽說是送給咱村困難群眾的,人家才同意……”李玉蘭激動地拉住王正嶺的手,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群眾的心是最樸實的。你真心待他,他就一定會回報給你真心。王正嶺把余圍孜村當成了自己的家,把這里的父老鄉親當作了自己的親人,逢人就宣傳黨的脫貧政策,很快和群眾打成一片。
李新剛告訴我們,在村里,無論是誰家小孩有個頭疼腦熱,還是誰家老人有個不方便,王正嶺只要遇上,總是從自己口袋里掏錢塞給這家人,100元、200元、300元……幾年來,王正嶺給村子里大人、小孩掏了多少錢,自己也記不清了。大家看到的是,這幾年,李新剛風里來雨里去,除了按時買藥,就沒給自己添置過什么。
扶貧
三年前,老余家可不是這樣,泥巴屋、泥巴墻,穿雙草鞋還系著繩。別說喝酒吃肉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吃個饃都能把家里吃到山窮水盡。
2017年,王正嶺通過摸底,發現老余有養殖技術,就給他協調了4頭羊羔,催著他去縣里辦的培訓班進一步學習養羊技術。在王正嶺的鼓勵和支持下,現在老余成了養羊的技術能手,不僅說起養殖理論一套一套的,實踐起來也非常給力:給羊接生、為羊治病,自家的4頭羊也發展成60頭的羊群。老余還從周邊村回收花生秧,給羊群做飼料,不僅自己掙了錢,還幫鄉親們增加了收入,老余再也不是當年家里揭不開鍋、人前抬不起頭的窮酸模樣。
余圍孜村里,村民們發揮各自技能,一個個走上了脫貧道路:會編筐的老呂、會嫁接的小王、會養魚的老李……
在走訪過程中,王正嶺發現當地農作物種植結構單一、品種老化。他就來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咨詢適合本地種植的經濟作物,接下來挨家挨戶做工作,鼓勵大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種植。近的前去走訪,遠的打電話,一次、兩次……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村里能動的人都動起來了,在外創業的本村人也紛紛返鄉創業。
從2017年麥收至今,余圍孜村先后新建了1000畝的優質高油花生基地、500畝的白芝麻種植基地、20畝的立體化蓮藕和小龍蝦種植、養殖基地。村干部帶頭成立農民種植、養殖合作社7個,還有300千瓦光伏電站、4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這些項目,加大了余圍孜村的產業帶貧力度,先后帶動貧困戶20多人脫貧。
“不擼起袖子加油干,我都覺得對不起王隊長。有黨的好政策,有這么好的工作隊,想不富都難!”在產業扶貧基地勞作的困難群眾李小霞笑著說。
變化
黨的精準脫貧政策哪里落實得好、落實得快,哪里脫貧就快。
在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節點,王正嶺和幾位黨員干部都堅守在余圍孜村,十天半月也不回一次家,連他吃的藥都由家里人往村里送。由于白天走訪、夜晚加班,身體本來就不好的王正嶺犯過幾次病,每次都是吃過藥休息一下還接著干。李新剛和幾個年輕的工作隊員于心不忍,幾個熟悉的群眾也多次勸他休息,他卻大手一擺:“你們忙你們的,我忙我的,咱們齊心協力把工作干好!”
其實,由于病情特殊,醫生讓王正嶺每周抽一次血,每三個月復查一次。可他忙起來像個陀螺停不下來,一年了都沒去復查過。
一滴汗珠萬粒糧,萬粒汗珠谷滿倉。
余圍孜村,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在脫貧攻堅中變了樣。2017年,全村脫貧20戶67人;2018年,全村脫貧1戶3人。全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86戶687人,目前只有9戶28人未脫貧。2017年、2018年,余圍孜村委被新蔡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先進村委。
王正嶺本人先后被授予2017年度“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駐村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河南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和2018年度“全縣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十大扶貧先鋒”“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榮立個人三等功。今年6月,他被授予“市優秀共產黨員”。
再貧瘠的土地,只要播灑下希望的種子,也會綻開幸福的花朵。余圍孜村群眾的幸福生活在這位風風火火、滿腔熱情的老王隊長的引領下愈發紅火……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