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幾代住房夢
摘要:新房建成后,我的父親母親帶著我的哥哥姐姐與我的奶奶分了家,搬出去住了。外出打工的浪潮開始席卷農村,哥哥外出干建筑,父親在家開個小百貨店,日子越過越紅火。打工幾年有了一定積蓄,我的哥哥嫂子1997年蓋了家里的第四代住房——主房帶廚房、過道門樓6間平房。
□李勤玲
今年五一節前夕,在洛陽上班的小侄子興奮地打來電話,邀請我帶著他的奶奶一起去洛陽游玩,讓奶奶到他們的新家住幾天。我母親聽后,高興地說:“現在時代真好啊,不愁吃穿,住得也越來越寬敞,買一套房子舍得花80多萬元錢。想想我們那時候,有間茅草屋住就是好的了。”
我的母親今年79歲,他們這一代人親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風風雨雨,見證了祖國從戰亂到建國,從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新世紀強起來等重大歷史時期。同時也承受了大集體、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及75·8大洪水等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及自然災害。
我的母親陷入回憶,絮絮叨叨講起了我家的住房變遷史。母親說,她23歲那年嫁給我的父親時,我爺爺家就兩間茅草房。她與我父親住一間,我爺爺奶奶與我的叔叔姑姑們五口擠一間。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秋天,母親生了大姐,1966年又生下大哥,這時我的奶奶生了我的三姑、四姑。隨著我的大姑和二姑長大,兩間房住不下了,我的爺爺和父親才費很大勁兒又蓋了兩間茅草房。那是我的爺爺和父親利用一年多時間,天天去淮草地挖泥坯,曬干后的成果。新房建成后,我的父親母親帶著我的哥哥姐姐與我的奶奶分了家,搬出去住了。這也是我家的第一代住房。
隨著我的二姐、二哥相繼到來,家里住房又緊張了。1970年,我的父親在加固翻新原來兩間房的基礎上又接了一間,建成了3間淮草毛坯房。這算是我們家的第二代住房。
“75·8”大洪水,我們汝南縣受災嚴重,村里很多房子都被沖倒了,我們家的這3間房子也被沖毀。
洪水過后,在政府的幫助下,我的父親對3間住房進行了整修,房子才可以住人。1978年11月,父母有了我這個最小的女兒。
第二代住房年久失修,為了建新房,那幾年我的父親開始和泥、打磚坯、曬磚坯。那時我的哥哥姐姐已經長大,能幫父母干活了。記憶中,夏日的夜晚,明月高懸,在打麥場上,我的父親光著腳在一堆泥上踩來踩去,把泥土摻勻、和好,然后把泥放進制好的磚坯模子里,用一根小棍拉一下,把表面磨平,再把它們倒扣在地上。我的大姐二姐在一旁幫助團泥,我在旁邊挖泥巴玩,學做捏小動物。最忙的就是雨前收磚坯,真的是全家總動員,要小心翼翼地把濕磚坯拿起來,一塊一塊地碼成垛,用塑料布蓋好。制好磚坯還要把它拉到村外的一座土窯燒制。磚燒好后,父親還要備木料和瓦塊。那時蓋房子真的是要準備幾年,耗盡一輩子的心血。1983年,我家終于蓋起了3間青磚瓦房,這是我家的第三代住房。我的母親自豪地說,那當時在村里也是數一數二的家。
上世紀90年代初,我的大哥結婚生子。外出打工的浪潮開始席卷農村,哥哥外出干建筑,父親在家開個小百貨店,日子越過越紅火。打工幾年有了一定積蓄,我的哥哥嫂子1997年蓋了家里的第四代住房——主房帶廚房、過道門樓6間平房。2010年,我的大侄子結婚前,我的大哥又蓋了一棟兩層小洋樓。2019年,我的小侄子結婚,我的大哥在洛陽市給他們首付40多萬元買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
從茅草屋到樓房,一代比一代住得寬敞、明亮、舒適。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裕強大,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