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工具大變臉
摘要:□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琳琳 實習生 曹壯壯 文/圖煤油燈霓虹燈從昏暗的煤油燈到明亮的白熾燈,到經濟實用的節能燈,再到現代時尚的新型燈具,燈具的快速發展和演變清晰地透射出
□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琳琳 實習生 曹壯壯 文/圖
煤油燈
霓虹燈
從昏暗的煤油燈到明亮的白熾燈,到經濟實用的節能燈,再到現代時尚的新型燈具,燈具的快速發展和演變清晰地透射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條件及生活習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憶中的煤油燈
近日,62歲的市民李先生提起多年前的事情很是感慨。他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汝南縣農村,上世紀70年代,家里和學校用的煤油燈大多是用玻璃瓶子改造的,在瓶蓋上放一個圓鐵片,再打個眼兒,穿個棉線燈芯,瓶里灌上煤油就可以照明了。煤油要到鎮上的供銷社去買,一公斤煤油兩三盞燈能用兩三個月。
李先生說,那個年代,不僅不敢奢望用電燈,就是煤油燈、香油燈也不能隨便用。煤油燈只有在晚上寫作業時才用,而平時看書都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太陽底下完成的。“那時天一黑,孩子們就迫切地點亮煤油燈,昏黃的燈光照得屋子里一片朦朧,一家人坐在房間里讀書、寫字、縫衣服。”李先生告訴記者,在煤油燈下,他捧著書本漸漸長大。
“后來父親用微薄的工資給家里添置了一盞馬燈。這是一種可以手提且防風雨的煤油燈。這盞燈只有在母親縫衣服以及我寫作業時才拿出來用。”李先生說,“不管是雪花飛舞的黃昏,還是凄雨霏霏的寒夜,只要望見窗戶里散射出的燈光,寒冷和孤獨就會在瞬間遠去。曾記得,在無數個寒冷的冬夜,我坐在昏黃搖曳的煤油燈下聽長輩講故事,一家人坐在一起,整個屋子里充滿溫暖與幸福。”
白熾燈下的歡呼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一根根木電桿豎起來了,白熾燈走進了農民家。房間里亮了起來,孩子們高興得又蹦又跳,那電燈的開關拉繩也被感覺稀奇的孩子們拉壞了一根又一根。
白熾燈電線里的電流進入到金屬絲里,金屬絲產生高熱,熱到一定程度會發光,這是最早的電燈,現在仍然在廣泛使用。
“為了省電,母親買了一只15瓦的電燈泡,屋里不是太亮,角落里還有些昏暗。”李先生告訴記者,就這樣的條件對當時的他來說也是幸福的,因為不用燒油,也不用手提,已經十分方便了。
李先生說,自從人類學會鉆木取火,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照明工具經歷過無數的變革,出現過火把、動物油燈、植物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發展到現在琳瑯滿目的裝飾燈、節能燈等,可以說一部照明的歷史正是人類發展歷史的見證。
絢麗燈景惹人醉
如今,燈具的款式越來越多,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家里的煤油燈早已沒了蹤跡,曾經認為最漂亮的壁燈也已成為“古董”,市場上出現了實用的聲控燈、節能燈、無頻閃的護眼燈、各種遙控吊燈,高效、節能,讓人眼花繚亂。晚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
那一盞盞曾經照亮了昔日鄉村、點亮了千家萬戶的煤油燈早已被日光燈、LED燈以及各式各樣的燈具所替代。從燈光如豆的煤油燈到昏黃暗淡的電燈泡再到光彩奪目的各式燈具,折射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改革開放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如璀璨的燈光一樣讓人民的心情亮堂起來。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