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墜樓 別給自尊心受損扣上內心脆弱的帽子
摘要: 花季少年墜樓 別給自尊心受損扣上內心脆弱的帽子真正將少年引向絕路的,不是哪個具體的人,也不是哪一件具體的事,而是一種和外部環境無法協調的痛苦感受。11月20日,紅星
花季少年墜樓 別給自尊心受損扣上內心脆弱的帽子
真正將少年引向絕路的,不是哪個具體的人,也不是哪一件具體的事,而是一種和外部環境無法協調的痛苦感受。
11月20日,紅星新聞的報道還原了11月2日西安初三男生墜樓慘劇的經過。
事發之初,由于事件相關細節尚未明晰,當時大多數議論多是情緒的宣泄,而未能觸及事件本質。最新報道披露的細節,為社會打開了一扇從悲劇中汲取教訓的窗口。
在這場悲劇之中,最關鍵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一名年僅15歲的花季少年,為何要自尋短見?此前,輿論一度將責任全部歸于將死者帶去理發的老師,而死者留下的某些信息,又似乎將責任引向了對其有“逼迫”之嫌的家長。“怪老師還是怪家長”,似乎是這起事件中的關鍵爭論。
然而,急于“分鍋”的爭論,其實并沒有多少意義。真正將少年引向絕路的,不是哪個具體的人,也不是哪一件具體的事,而是一種和外部環境無法協調的痛苦感受。在他發送給朋友的信息之中,他的苦惱在于總是要被迫“做不想做的事”。被迫理發聽起來不是什么大事,但這正是他內心苦惱的寫照。被迫理發之后,他因自尊心受挫不想上學,遺憾的是,其情緒并沒有得到老師和家人的理解,而是遭受了進一步的抑制與對抗。悲劇發生后,責任歸屬問題,無非是誰放上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問題。但追根溯源,這位少年生前遭遇的每一次被迫屈服,每一次自尊受挫,每一次不被理解,都是造成其悲劇的原因。
逝者已矣,但是,反思悲劇成因,避免同類悲劇發生,不能就此停止。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類惡性事件背后社會教育觀念層面的問題。在西安這起事件中,我們應當看到尊重青少年自由意志和自尊心的重要意義,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點都未能在青少年教育領域引起充分重視,現在,是時候對此作出改變了。
對于“強迫學生理發”這件事,大多數人的反應恐怕都是見怪不怪——學校要求學生統一發型,幾乎是好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在這一規定之下,發生過不可勝數的摩擦糾紛,在師生之間留下了諸多小小芥蒂。但是,在“學業至上”的觀念主導下,這種摩擦或芥蒂一直被認為無足輕重。在理發問題上是這樣,在其他問題上也是這樣——未成年人的意志很少得到大人的充分尊重。很多時候,未成年人因自尊心受損而表現出不滿后,不僅無法得到安慰,還會被扣上“經受不了挫折”“內心脆弱”的帽子。
許多成年人或許會問: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們年輕時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這種問法其實是在逃避責任。每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能體會到社會教育觀念的不完善之處,他們在長大后不能將自己受過的苦視作理所應當,轉嫁到下一代身上。況且,今天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更好,情感更為敏感細膩,也更重視自由與自尊。未成年人當然需要“挫折教育”,但“挫折教育”絕不等于不尊重和不理解,兩者之間的界限不能輕易混淆。
只有教師和家長更加稱職,才能達成讓下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幸福、健康的美好愿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之中,教育觀念決不能原地踏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