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力關鍵要讓群眾有感
摘要:新華社記者 杜 宇 張辛欣“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減稅降負工作時,所說的這句話切中時弊,直指當前一些政策落實中的“痛點
新華社記者 杜 宇 張辛欣
“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減稅降負工作時,所說的這句話切中時弊,直指當前一些政策落實中的“痛點”。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民生舉措,然而有些地方在落實中存在執行不力的現象,造成群眾對惠民政策的獲得感還不夠。比如中央簡政放權的利好政策頻出,但一些地方出現了“文件兜圈子、找人繞彎子、辦事撂挑子、審批收費轉場子”的“兩層皮”現象;基礎教育改革推出劃片入學、減輕學業負擔等措施,但校外補習班依然盛行……民生之舉出現梗阻,群眾得實惠自然打了折扣。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細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字里行間洋溢著一定要讓群眾有獲得感的誠意。“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等舉措直面群眾痛點;“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等承諾便于群眾監督;“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等表態回應群眾呼聲。廣大黨員干部只有發揚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精神,才能讓群眾感受到民生政策的溫度,才能有滿滿的獲得感。
把群眾的獲得感裝進心里,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凝聚了人心,堅定了信心,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理念的鮮明體現。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2017年盡管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但只要我們真正站在廣大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謀方案,必將最大限度地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凝聚起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幸福。(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