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打開方式不只是背誦
摘要:□施雨岑滿屏競傳飛花令,一眾爭說武亦姝。春節期間,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廣受關注,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選手以詩為劍,一較高下,引人入勝。有人為此
□施雨岑
滿屏競傳飛花令,一眾爭說武亦姝。春節期間,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廣受關注,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選手以詩為劍,一較高下,引人入勝。有人為此驚呼:中國詩詞的春天來了!
誠然,這樣一檔形式活潑的電視節目迅速帶起“人人讀詩、人人愛詩”的風潮,讓人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無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賽中也暴露出一些選手只知背誦、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對仗,甚至不知道詩詞中一些字的正確寫法。這樣的問題發人深省——中國古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難道就只是背誦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可否認,背誦是創作的基礎,沒有數量的積累,一切都是空談。但是,若止步于背誦、不懂欣賞、不深究內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僅停留在“知道主義”,恐怕很難形成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基因鏈條。
千年往事憑詩見。我們身處詩詞的國度,在燦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尋到自己的來路,探出未來的方向。只有將詩詞的熏陶融匯到國民教育的各個環節,這些流傳千年的優秀精神財富才能擺脫曇花一現的命運,真正活起來、傳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這種認識已開始深入人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以豐富多元的傳播手段、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電視節目正在喚起大家對漢語言文化的關注與興趣;“為你讀詩”、“書香中國”等文化活動讓人們在奔波之余享受心靈的慰藉;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的國家教育規劃,喚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珍視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繪當代中國的文化亮色。
古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不能只是背誦,而應沿著古人的生花妙筆一路上溯,去探尋他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執著,去用心感受詩意之美。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