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應包容創新
摘要:□ 陳 健倡導綠色出行的共享單車近期在一些城市因占道被收走,引起公眾熱議。輿論認為,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期釋放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的背景下,政府
□ 陳 健
倡導綠色出行的共享單車近期在一些城市因占道被收走,引起公眾熱議。輿論認為,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期釋放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的背景下,政府部門需要在管理上創新思維,努力扭轉“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不可否認,共享單車在一些地方出現的亂停放、占道等問題,確屬違規。然而,“一收了事”雖然效果明顯,但對社會創新熱情卻略顯簡單。其實,政府部門完全可以沿著深化“放管服”的思路,去探索更有利保護、激勵創新的做法。
“放”的重點在于找準政府、市場之間的邊界,難點是政府怎樣補缺位。共享單車的遭遇說明,倡導綠色出行的同時,一些城市卻對支持綠色出行缺乏準備,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不足、規劃不合理。最理想的狀態是政府在“放”之前先梳理一下有哪些缺位要補,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管”的方向是適應“雙創”新環境,難點是如何不越位。應當看到,一些地方面對創業創新,經常出現因政策措施與實際情況不匹配導致的管理越位。要讓類似共享單車這樣的創新行業充分發展,需要政府部門采取兼顧差異、松緊適度的“包容性監管”。
近年各級政府大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行業準入得以放寬,效果顯著。但在一些地方,政府“放”了之后,如何“管”卻成了新的問題,如果管得過嚴過死,則容易形成“彈簧門”“玻璃門”,放了等于沒放。有時甚至會被解讀為政府對某個行業“準入不準營”,不僅不利于鼓勵創業創新,反而會影響政策公信力。
“服務”是在“放”與“管”的基礎上,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重在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社會創業創新,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在釋放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對創新行業的服務尤須跟上。
對創業創新需要努力呵護,管理不能只顧簡單。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是政府的自我革新,政府部門要堅決摒棄舊的管理思維,努力適應新的“雙創”環境。
(新華社成都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