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窗效應”談起
摘要:□ 胡殿文犯罪心理學中有一個“破窗理論”,也叫“破窗效應”,大致意思: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
□ 胡殿文
犯罪心理學中有一個“破窗理論”,也叫“破窗效應”,大致意思: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那么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破窗效應”像幽靈,時不時會出現。在貼滿了“牛皮癬”廣告的過街天橋,若及時清除,最終會自動消失,因為它的存在沒有市場。反腐敗也是一樣,如果腐敗行為發生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就會對其他人起到暗示和示范效應,就會鼓勵更多的人違紀違法,最終導致腐敗像細菌一樣四處擴散。以此可見,如果法律法規成了“稻草人”和“紙老虎”,就會形成“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對我們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有著重要的警示意義。
對任何腐敗行為都應零容忍。單純看待個別黨員干部腐化墮落行為,會認為一些輕微的行為是可以原諒的,從保護干部的愿望法外開恩。但是,如果著眼全局看,這種“寬容”勢必引發傳導效應,破壞了黨紀國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既然下不為例,就會違例者眾,以至于不可收拾。就像窗戶紙被捅破一樣,有一個洞,就會再有第二個、第三個直至第N個。既然黨紀國法可以“例外”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最后紀律法律形同虛設。
對任何腐敗行為都應及早處置。嚴防干部產生作風上的“破窗效應”,須雙管齊下,內外發力。所謂外力,就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落實到干部監督考察管理的全過程,實現全覆蓋,讓每個干部都能嚴守規矩,接受更嚴格的約束,對干部身上出現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一定要及時“咬咬”耳朵、“拍拍”肩膀、“扯扯”袖子,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不能哄著、護著,對違法違紀的人,一定要嚴加懲處。從內因角度來說,黨員干部要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及時修補思想行為上的“破窗”,隨時督察作風堤壩的“蟻穴”,做到干凈干事、清白為官。在這里,對腐敗行為不能觀望、不能等待,要快速反應、及早處置,不可錯過懲治腐敗、以儆效尤的最佳時機。
任何腐敗行為都應受到嚴懲。懲治腐敗就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要讓遵紀守法的人不吃虧,讓腐敗分子不但沒有便宜可占,而且還要“在經濟上傾家蕩產、在政治上身敗名裂、在心理上后悔莫及”。在中央政治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中央高調反腐倡廉,走群眾路線改作風、樹新風,目的就是為了讓破壞規矩者無處立足,給試圖碰觸規矩底線者以警示,在全黨全體干部中形成守規矩、講原則的好風氣。只有立好規矩才能正風肅紀,只有講究規矩才能選好干部用好人,只有守好規矩才能將從嚴治黨落到實處。115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