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
摘要:□曹鵬程 近日,一份《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54.6%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動,超過六成的農村老人不喜歡進城養老,出現“被迫留守”的
□曹鵬程
近日,一份《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54.6%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動,超過六成的農村老人不喜歡進城養老,出現“被迫留守”的狀況。魯山養老院起火、長江沉船事件……這些新聞,將養老問題沉甸甸地擺在公眾面前。面對已經到來的“銀發浪潮”,唯有個人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共同努力,才能為老年人構建起有尊嚴的生活。
有分析指出,從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養老是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只有26張,養老的剛性需求甚為迫切。然而,《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2014)》顯示,“醫療保障發展指數”是唯一及格的項目,“養老金發展指數”得分略有提高,而“老齡社會與銀發經濟發展指數”不僅未及格,且得分比上年進一步降低。
對于“銀發經濟”,“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得更好。最近幾年,隨著政府投入持續增加,并以公建民營、政府補貼、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方位的養老體系逐步建立。不過,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中國的民辦養老機構,一半以上只能維持收支平衡,40%的長年虧損,能盈利的不足9%。發生火災的魯山養老院,因為收費無法提高,經營者只能靠擴大規模、增加入住老人提高利潤。北京市養老床位缺口近5萬張,養老機構入住率卻僅為40%,出現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并存的怪象。對于這些問題,必須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調整市場行為造成的功能錯位。
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不僅要求“老有所養”,還包含“老有所樂”。《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四成多農村老人喜歡與子女同住。天倫之樂和老友歡聚等,仍是最根本也是最樸素的訴求。政府和社會可以“替天下兒女盡孝”,卻難以實現對老人的精神贍養。有的時候,十次遠隔千里的匯款,不如子女和老人“一碗面的距離”。
更進一步看,任何群體的尊嚴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存在于社會系統的平衡與和諧當中。從大媽跳廣場舞引起的糾紛,到因讓座引發的跨年齡沖突,再到老年保健品推銷的“溫情陷阱”,老年人常處在社會聯系的精神孤島。當然需要營造尊重老人的氣氛、完善保護老人的機制,但同時也應創造讓老人發揮余熱、讓老人理解青年、讓老年群體更好融入社會的環境。一個“老慈幼孝”的社會,能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嚴。
責任編輯:lyp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