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資平臺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摘要: 李成業審計署日前公布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結果顯示各地在加強新增債務管理、清理規范投融資平臺公司取得進展的同時,融資平臺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償債能力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總體上
李成業
審計署日前公布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結果顯示各地在加強新增債務管理、清理規范投融資平臺公司取得進展的同時,融資平臺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償債能力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
總體上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清理規范工作正有序推進,但由于平臺自身的特殊性,其潛在風險須引起足夠重視。筆者認為,要堅持全面評估、統籌兼顧、市場化發展、標本兼治的原則,規范政府投融資行為,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完善有關法律政策,建立有關預警和應急機制,進一步推進平臺運作管理市場化,促進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地方政府投融資行為具有政策性、非營利性的屬性,對投資期限長、風險大、利潤低但社會效益明顯的基礎性和公益性項目,理應給予有力支持。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要規范地方政府投融資行為,須明確地方政府投融資職能定位,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合理設定投融資規模,防止出現償債風險;合理劃分地方政府與投融資平臺的職責,實現市場化與政策性相結合的科學投融資體系。還要探索建立以公共服務、民生、經濟增長等因素綜合考慮的政績考核評估體系,完善地方政府基本建設預算和績效考評制度。
推進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市場化運作,要通過建立明確的平臺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防止不具備資格、資本金不到位、缺少盈利性項目的平臺進入。尊重平臺在項目選擇上的自主權,對現有平臺應剝離其非營利項目,將其推向市場;鼓勵平臺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在貨幣市場發行融資票據,采用項目融資、信托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推動融資渠道多元化。
目前,隨著我國宏觀調控措施的深入,與地方投融資平臺密切相關的土地價格、房地產價格影響逐步顯現。同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也已進入集中還款高峰期。因此,要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收入來源、償債能力以及平臺運營能力等進行量化分析,合理設定預警指標;及時跟蹤平臺項目建設進度、資本金到位情況、貸款資金使用和償債資金專戶管理情況,及時形成相關風險評估報告,從而形成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