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捐”逼不出慈善愛心
摘要: □李代祥 公益慈善問題從未淡出公眾視線。在媒體報道江蘇某地政府多年來下達政府文件“強捐”后,江蘇紅十字會副會長近日表示,政府的舉動“一點不過分”。嘩然的輿論和種種社會質疑,匯聚
□李代祥
公益慈善問題從未淡出公眾視線。在媒體報道江蘇某地政府多年來下達政府文件“強捐”后,江蘇紅十字會副會長近日表示,政府的舉動“一點不過分”。嘩然的輿論和種種社會質疑,匯聚成一個問題:強捐逼得出慈善愛心嗎?
捐贈應當是自愿和無償的,禁止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四條的規定,也是基本社會共識。但強捐這樣的怪事,近年來不斷發生。僅在鹽城市阜寧縣當地近年來就多次下發通知,要求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為當地紅會捐款,還明確規定捐款數額從數百元到1000元不等,捐款直接從工資代扣。如此強硬的手段,難免引起當地干部群眾的反感。
必須看到,政府扶貧是一種責任,社會幫困是一種善心。責任不能轉嫁,善心不容挾持。應該由政府完成的,不應攤派給個人。不管當地干部職工是否吃財政飯,都不能成為承擔政府責任的理由。以行政手段命令職工捐款,明顯超出政府的職權范圍,也是對公民權利的侵犯。
耐人尋味的是,江蘇紅會領導在公開場合力挺地方政府的強捐舉動,似要明確地展示相關政府和紅會非同一般的關系,但讓公眾強烈感覺到的卻是:紅會的管理思維和慈善理念與社會公眾的理解距離何其大,這樣的言論難以贏得公眾的認同和支持。
公眾對慈善事業從不缺乏熱忱,幫貧扶困的善心也從不會消失。重要的是相關方面如何用心培植良好環境來促其健康生長,任何濫用公眾善心和拔苗助長的行為,都是對慈善事業土壤的破壞。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