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城管“對跪”,誰比誰悲摧?
摘要: □肖應林 如果不是表達一種極大的敬意或歉意,下跪這一肢體語言,是絕少有人會使用的。否則,就會被視為一種極大的屈辱。正因為如此,近日,一組城管隊員與小販“對跪”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并引發廣泛
□肖應林
如果不是表達一種極大的敬意或歉意,下跪這一肢體語言,是絕少有人會使用的。否則,就會被視為一種極大的屈辱。正因為如此,近日,一組城管隊員與小販“對跪”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并引發廣泛關注和談論。
事情本身并不復雜。3月31日,武漢市江漢區花樓水塔街一名叫曹祥超的城管協管員在巡查中,發現一名他曾多次勸說但依舊推著車子占道賣菠蘿的小販,為了避免小販再次占道,曹祥超決定對小販的推車進行暫扣,不過他把車上的菠蘿等物品歸還給了小販。在雙方交涉期間,圍觀的市民越來越多,該男子突然跪下說:“求求你把車子還給我吧!”為了不引起圍觀市民誤會,曹祥超也跪在了地上,就這樣,兩人“對跪”了一分多鐘。(昨日《天中晚報》)
在老百姓的記憶中,中國城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攤販成了冤家,兩者不是張口對罵,就是老拳互揮,甚或拔刀相向,時不時激起社會波瀾。這一回,人們看到的是二者都用了中國最古老也最隆重的禮儀:下跪。然而,這一在國人眼中最能代表誠意的禮儀,是否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呢?事實是,車被暫扣后,小販又搞了一輛小推車,繼續占道賣菠蘿。
這是一個悲摧的結局。從小販而言,小推車被扣了,但因為還得謀生,只能再弄一輛做生意,下次遇到城管執法,也許還會繼續下跪;從城管而言,因為怕引起誤會,即便是正常執法,面對攤販的下跪與哀求,也只能“對跪”。然而,“下跪”與“對跪”,于個體之謀生活,于市容市貌之改變,作用又在哪里呢?
去年,媒體就曾報道,在濟南,當地城管下跪勸商販。顯然,“對跪”場景的再次出現,不止反映出小販的無助,也不止反映出城管執法的無奈,在更大程度上,是我們的城市管理已走入一種困局。客觀而言,當前各地城管執法已在向人性化的方向邁進,城管的素質在逐漸提高,但毫無疑問,下跪,從來就不是執法時應該選擇的方式。
于是,我們需要追問:當“對跪”成為一道街景,到底誰悲摧?從現實來看,在城管執法中,無論是溫柔執法還是眼神執法,抑或下跪勸阻,都難以破解當前的城管執法難題。出路在哪里呢?從根本上看,就是要創新思路,重建制度規則,對于小攤小販,不能只是“堵”。既然小攤小販是城市中的一種必然存在,那么,保障他們在城市的生活,就是所有管理制度與管理行為的基點。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