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震再敲建筑原則警鐘
摘要: □蘇文洋 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又是四川。在地震無預報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主要是兩件事情:一是震后的緊急動員,搶救受災群眾生命;二是災后重建家園。這一次蘆山地震,不幸中的萬幸是發
□蘇文洋
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
又是四川。
在地震無預報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主要是兩件事情:一是震后的緊急動員,搶救受災群眾生命;二是災后重建家園。
這一次蘆山地震,不幸中的萬幸是發生在周六的8時02分,人們大都不上班。8時左右,很多人已經起床或出門,多了幾分鐘逃難時間。當然,最主要的是地震只有7級,比上一次汶川地震小了1級。這一級關系重大,很多人逃過了一劫。
從報道中,我們知道已經有200多人在地震中遇難,上萬人受傷。我們對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傷者表示關心和慰問。
地震中死傷原因基本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無論是家園重建,還是新建任何建筑物,建筑物的抗震標準不能低于8級,這是一個不能動搖的原則。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王貴祥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他指出中國建筑界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與世界多一點聯系,少出一點連“建筑三原則”都搞不明白的笑話。起因是他在本世紀初,看到一本國內權威的建筑雜志上有一篇文章開篇就說,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就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實用、美觀”建筑三原則。
“堅固”也罷,“持久”也罷,到了中國某些建筑界專家那里變為“經濟”,這可能有其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原因,這里不進行深入探討了。筆者看今天的建筑,還是回到2000年前的建筑三原則為好。如果不能堅持三項基本原則,至少堅持第一項原則,堅持“堅固”、“持久”,而不是偷換為“經濟”。各行各業這些年講經濟太多了,講得有點過頭了。建筑不講“堅固”,不講“持久”,只講“經濟”,那是抗不住8級地震的,7級地震也抗不住。
蘆山本來是汶川地震時的重災縣之一。5年過去了,一次7級地震,又檢驗出有那么多房屋抗不住地震,這就需要認真找一下原因了。現在中國的鋼鐵、水泥生產過剩,政府可以對地震災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實行一些特殊政策,提供一些免稅甚至補貼的鋼筋、水泥,讓中國人居住的房子更加堅固一些,普遍達到抗8級地震的標準。住房堅固了,遇到地震時就能夠少死少傷很多人,這里有經濟賬,也有政治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