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借考察之名公款旅游
摘要: 姚 晶近年來,受不正之風影響,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考察學習、培訓制度逐漸演變成為一種上行下效的公務人員福利性制度。既然是福利,只要條件具備,任何理性的公務人員都會競相爭取。一些官員借考察、培訓之名
姚 晶
近年來,受不正之風影響,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考察學習、培訓制度逐漸演變成為一種上行下效的公務人員福利性制度。既然是福利,只要條件具備,任何理性的公務人員都會競相爭取。一些官員借考察、培訓之名在國內各旅游景點觀光旅游。隨后上行下效,大規模的政府考察團進軍全國各地,邊遠貧困地區鮮有人去。在基層一些市、縣,政治改革、經濟發展實在看不出有何可考察之處,可相互之間考察接待不斷,說穿了,這些考察都是欺人之談,其實質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旅游。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上級安排還是公眾心理,以考察為名公費旅游已被“制度化”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發文,嚴禁用公款旅游。但是,仍有人頂風而上,把公款考察變成了公款旅游。不是因為缺少相關制度約束,而是現有制度本身缺乏有效約束力,監管制度斗不過潛規則。面對公款考察的大筆經費支出,省、市、縣的監管部門都是心知肚明,可是他們的問責機制往往充滿柔情,因為他們往往是某些考察隊伍中的主要成員,早已被腐蝕失靈。雖然這一切與執政為民宗旨相去甚遠,但是有誰在為人民當家理財?
“旅游式”考察從來不差錢,一些官員不顧民生、揮金如土令百姓心寒。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實,不僅是違紀問題,也是一種腐敗。八項規定的出臺,自上而下為政府官員樹立了標桿,百姓為之歡呼、為之拭目以待。
然而,按照相關組織者的說法,“外出考察是按照上面規定的”,不難聽出,這類公款考察,其實早已成為慣例與潛規則,甚至是必須定期舉辦的活動。如此背景下,指望“八項規定”立竿見影改變這一習慣、制約既有的考察“福利”,其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遏制“旅游式”考察,其實是公共財務預算與公款開支監督制度的及時到位,筆者在此呼吁有關部門,在此春暖花開之際,也是旅游旺季,對待那些公務考察的監管要擠干水分。當然,也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加快本地改革開放的步伐,外出實地考察取經、找差距、明方向,還是有必要的,關鍵是別再打著考察的招牌行旅游之實。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