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環評造假需將專項整治常態化
摘要: 譚浩俊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在近期開展的全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專項執法檢查中,對存在問題的環評機構分別做出了取消資質、限期整改、縮減評價范圍、通報批評、內部整改等處理意見,對相關責任人員予以通
譚浩俊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在近期開展的全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專項執法檢查中,對存在問題的環評機構分別做出了取消資質、限期整改、縮減評價范圍、通報批評、內部整改等處理意見,對相關責任人員予以通報批評。
據悉,此次專項檢查共有88家機構被查出問題和受到處理,占全部被抽查數的17%。問題機構比例之高,令人咋舌。按照有關人士的說法,此次整治力度之大,歷史罕見。
眾所周知,環評是項目審批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一些環境評價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完全忘記了肩上所擔負的責任,變成了金錢的奴隸。在環境評價過程中,他們與企業和項目實施單位串通一氣,降低評價標準、減少評價程序、縮減評價范圍,從而“隱藏”了原本應當得到糾正和改進的問題。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受到查處的相當一部分都是非常知名、非常有影響的評價機構,如直屬環保部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鋁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所屬的環評機構,還包括其他國家部委直管的環境評價機構。
國家級、知名高校所屬的環評機構都存在這么嚴重的問題,環境評價工作豈能不走過場,豈能不發生各種嚴重問題呢?這些知名的環境評價機構,盡管問題很多、漏洞百出、隱患巨大,但收費卻毫不含糊,大多遠高于地方的環境評價機構。高額的收費,帶來的卻是變質的服務。因此,對他們的處理,決不能停留在通報批評、內部整改等層面,也不能只查單位、不查責任人,尤其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不能游離于處罰之外。要知道,由于環境評價不負責帶來的損失,可不是一般事故所能比的。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還需要著眼于長遠利益、社會利益。
環保部能夠痛下殺手,對違反規定的環境評價機構進行嚴厲的查處,不護短、不唯親,對自己直屬的環境評價機構也一并處罰,值得肯定與贊賞。但是,環境評價工作關乎環境大計、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穩定大局,因此在開展專項檢查的同時,更希望環境保護部門能夠將該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不讓環評機構再有僥幸心理。只有這樣,環境保護工作才能真正做好,社會環境才能得到真正改善。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