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值得期待
摘要: 胡殿文所謂“魚菜共生” ,簡單說就是養魚池與無土栽培植物的組合,廣義而言則指水產養殖與農業耕作的結合。這概念聽著新奇,可改善效果如何呢?魚菜共生系統可以有幾百畝地之大,也可以是一盆花見方
胡殿文
所謂“魚菜共生” ,簡單說就是養魚池與無土栽培植物的組合,廣義而言則指水產養殖與農業耕作的結合。這概念聽著新奇,可改善效果如何呢?魚菜共生系統可以有幾百畝地之大,也可以是一盆花見方,它能養魚、種菜、調節空氣、美化生活。
據《解放日報》報道, 現居上海的美國人艾文坦言:古代中國的水稻養魚技術,可以說是現代全球“魚菜共生”的起源。其實,在現代,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在中國率先啟動魚菜共生系統研究。23年前的上海,《解放日報》頭版報道:“魚蝦水中游、瓜菜水面生,上海試驗成功魚菜共生系統開創了蔬菜漁業生產工廠化、立體化的新途徑。” 但如今,美國民眾對環保的重視程度率先推廣,已經成為當下魚菜共生商業化最成功的國家。
報道說,艾文與他的團隊確信,他們在上海啟動的是一場中國農業的“魚菜共生革命”,要改變的是整個中國的農業市場,目標是讓老百姓吃得起干干凈凈的食品。這句話中的“干干凈凈”緣由有二:其一,土壤并非植物最佳的生長環境,有可能已經受到固體廢物的污染和有害廢水的滲透,而無土栽培技術能提供充分的營養、水分、氧氣;其二,大大降低飼料成本和環境污染,因為魚的排泄物及飼料殘渣是植栽生長的最好養料,而植栽的根系又是凈化水質的最佳生物濾材,所以不再需要大量施肥,也不再需要魚藥。換言之,這樣種植出來的蔬菜必定不含農藥,因為只要有農藥,魚就無法存活。關于“吃得起”,也有兩條相關理據:其一,無土栽培結合溫室技術,產能比傳統土壤栽培高出10倍;其二,只使用傳統農業10%的水,特別適合缺水地區。一個被中外業內認可的數據是:
值得注意的是,“魚菜共生”不只是觀賞性的,也不只是關于綠色食品,而是關于從今以后人類的生存與生命問題。“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未來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我們不妨想一想,曾幾何時,“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這首歌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而今,在高度依賴農藥和化學肥料的現代農耕中,泥鰍難覓。田里養魚,已成新聞。“魚菜共生”是一場革命,是綠色低碳環保有機產業,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希望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推廣“魚菜共生模式”,因為它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值得我們期待,有眼光者不妨一試。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