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名擇師” 此風不可長
摘要: 張新義 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是竭盡所能、不遺余力,費盡周折讓孩子到理想的學校讀書,又馬不停蹄地想盡辦法為孩子尋個“名師”、找個“好班”,
張新義
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是竭盡所能、不遺余力,費盡周折讓孩子到理想的學校讀書,又馬不停蹄地想盡辦法為孩子尋個“名師”、找個“好班”,不然的話,總覺得對不住孩子,也覺得很沒面子。
不可否認,同樣是教師,有的人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過長期認真艱苦摸索、鉆研,在自己所教的年級段和科目上,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并不斷在實踐中提高升華,教育教學方法效果明顯,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時間久了,通過學校的激勵和表彰、社會上的傳頌和贊揚,他們就成了小有名氣的名師。隨著這種效應和影響的不斷發酵和膨脹,名師們就漸漸地成為了當地的名人,他(她)所教的班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好班。于是乎,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名師的學生,能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好班讀書,成為很多“知情”的家長們夢寐以求的愿望;于是乎,新學年開學后,門路廣的學生家長們把這件事當作了自己家庭中的“階段性重點工作”,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待新生入校穩定下來后,自己的孩子跟了名師、進了好班者,暢快淋漓,滿面春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已經踏進了清華、北大的校門;自己的孩子跟了“凡師”、進了“差班”者,扼腕嘆息,捶胸頓足,好像自己的孩子注定會中考失利、高考落榜。
名師之所以有名,我想除了自己的勤奮、鉆研之外,大多“得益于”社會上一些人的狹隘思想、名師情結、跟風陋習。是他們宣揚了某些名師的名,讓他們不斷地更有名;隨之又追隨著名師的名,期盼讓自己的孩子由此成名。應該說,我們期盼名師、呼喚名師,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名師的帶動示范作用,讓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恪盡職守育桃李、三尺講臺比奉獻。如果一味地放大名師的個人、個體效應,不但會挫傷大部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對名師自身,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對我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對某個階段內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