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高科技拉遠我們的距離
摘要: 王 晨 今年春節(jié),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拜年成了一種新的時尚。特別是對手機、網絡應用較為熟悉的年輕人,更加青睞操作便捷、表達生動的電子化拜年方式。 從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到電子賀卡、微博拜年再
王 晨
今年春節(jié),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拜年成了一種新的時尚。特別是對手機、網絡應用較為熟悉的年輕人,更加青睞操作便捷、表達生動的電子化拜年方式。
從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到電子賀卡、微博拜年再到微信語音拜年,人們送出祝福越來越方便了,但新的拜年形式也引發(fā)了擔憂。有網友說,以前家里沒裝電話的時候,人們都上門拜年;裝了電話以后,一些住得比較遠的親戚開始就打電話拜年了;有了手機后,過年過節(jié)大家開始短信送祝福,但后來才知道收到的短信是一樣的;如今微信、微博……接收到祝福的途徑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似乎淡化、形式化了。也有一些人,節(jié)日雖是趕回了家,卻總是和手機有講不完的話,甚至影響了親人間的情感交流。更有甚者,走親訪友見了面就問親友家有沒有WiFi。有網民戲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們面對面坐著,你卻在玩手機!
年味,說到底就是家味。家味來自于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實際上,堅持上門拜年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固守的并不只是一種習俗和禮節(jié),更多的是那種親切感覺中透出來的濃濃年味。
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聯(lián)絡感情的方式會發(fā)生變化。但是,傳統(tǒng)的拜年方式還是不能完全丟棄,畢竟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不能代替見面。常回家看看,到親友家轉轉,別讓高科技拉遠我們的距離。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