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規與限塑令
摘要: 張新義1月1日新交規實施以來,很多駕駛員朋友由最初的不適應,慢慢學會了適應,老老實實配合相關執法部門度過“振蕩期”。總體來說,對于新交規人們是認可的,接受的,社會效果是非常好的。不知怎的
張新義
不知怎的,筆者最近老是想起在幾年前就一直叫喊的限塑令——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制品的指令。然而,相比于新交規的立竿見影,這么多年過去了,限塑令顯得很尷尬,一直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紅的、綠的、白的、黑的,五顏六色的一次性塑料袋隨處可見,用來拎早餐、掂蔬菜、倒垃圾……寒風中,大街上一次性塑料袋隨風舞蹈,樹枝上一次性塑料袋迎風飄揚,讓人看了心痛。
限塑令,為什么這么難限?筆者以為,和社會上一些久治不愈的“頑癥”一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一點,就是沒有真正下大決心去限。盡管當初提出限塑令時,很多“資深”專家、學者在媒體上大談一次性塑料袋等制品如何對環境造成污染,如何難以降解,如何對人體造成危害,有理有據地分析了一次性塑料袋的“罪孽”和限塑令的勢在必行,但也僅僅是分析分析、解讀解讀、呼吁呼吁、展望展望而已,過了那一陣子,一次性塑料袋照樣用,再沒有相關的方案出臺。
還有就是,沒有具體的行動。新交規出臺后,“從
對于限塑令限而不止的現狀,筆者有一個淺見,那就是可否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限制一次性塑料袋制品的生產和銷售?我想,這執行起來不會是太難吧?由此看來,限塑令能否像新交規一樣順暢而及時得以落實,關鍵還是決心大不大的問題,想限不想限的問題。也許因為相比于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一次性塑料袋等的危害是隱形的、緩慢的、可以容忍的?如果是這樣,待到其危害已經成為顯形的、緊迫的、不可容忍的時候,再下決心去限制,就無異于掂篙攆船、揚湯止沸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