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職業尊嚴 才有職業農民
摘要: □徐 娟 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聽取農業和農村工作匯報,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會議指出,在農業和農業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況下,穩定發展農業、調動農民積極性,必須
□徐 娟
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聽取農業和農村工作匯報,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會議指出,在農業和農業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況下,穩定發展農業、調動農民積極性,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輕人愿意留在農村搞農業,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隊伍。
在今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之后,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隊伍,說明國家對培育職業農民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
當前,“農民荒”問題在不少地方存在。有人曾這樣比喻,現在留在農村種地的是“386199”部隊——“38”代指婦女,“61”代指兒童,“99”代指老人。這一現象背后有諸多原因,除了種田收益率低、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差、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滯后、文化生活匱乏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如今農村缺乏有文化、有技能、懂經營、會管理的現代新型農民。對此,“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曾擔憂地指出,新型農民搞農業的少了是一個大問題,不僅會影響糧食安全,而且會加速農村社會的凋敝。
未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靠職業農民。中央強調培育職業農民,抓住了“三農”問題的“牛鼻子”。
根據美國人類學家沃爾夫的經典定義,傳統農民主要追求維持生計,是身份有別于市民的群體;職業農民則充分進入市場,將農業作為產業,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選擇使利益最大化。所以,培育職業農民,必須大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而這一切有賴于頂層設計先行。
在社會地位方面,要盡快剝離農民的身份屬性,回歸農民的職業屬性,破除社會對農民的身份歧視。筆者贊同一些農業專家提出的建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的建議,既然職業農民把務農作為自己的職業,就像醫生以看病、教師以教書為職業一樣,就理應將他們從社會成員階層轉為經濟產業職業,并且讓他們得到和公務員、教師等其他職業一樣的社會認同與尊重。
在收入方面,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職業農民的收入基本都能與城市居民持平。如1973年后,日本職業農民的收入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美國職業農民的收入也略高于城市居民。根據我國國情,未來職業農民的經濟收入至少要與城市居民相當??梢栽O想,如果社會地位提高了,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經濟收入甚至高于進城務工,還能不離鄉土,職業農民的隊伍勢必會逐漸壯大起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