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醫生“黑名單”,還要強化震懾力
摘要: □梁劍芳 衛生部日前發布了《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中國醫師協會透露,目前已在某些醫療“小行業”推行以行業規范為基礎的醫生“黑名單制”,被列入“黑名單”者,將建
□梁劍芳
衛生部日前發布了《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中國醫師協會透露,目前已在某些醫療“小行業”推行以行業規范為基礎的醫生“黑名單制”,被列入“黑名單”者,將建議其他醫療機構不予聘用。
“醫生黑名單”的建立和付諸實施,無疑是在對醫生道德的行業自律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道德滑坡、造假橫行的當下,行政監管一直被民眾寄予厚望,卻往往忽略了被日益邊緣化的行業自律。其實,行業自律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在工商業發達的宋代,法律即規定商人須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從事手工業者等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并按行業登記在冊,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量把關。造假、販假之人,往往等不到官府追究,就被行會給清理了。因為這種害群之馬,自個兒賺了,毀的卻是整個行業。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從事同一行當的人,最清楚正當的操作,也對不正當的“貓膩”最了然。具體到醫療行業的不道德行為,醫生無疑最知根知底。由醫師協會做出警示和處罰,也是很有威懾力的。對此,美國的醫師協會有很好的示范意義。美國非常重視對醫生的道德約束,凡違背道德規范的醫生,將受到堪稱殘酷的嚴厲懲罰。比如,按照全美醫師協會的規定,凡有收受紅包劣跡的醫生,將被打入黑名單,不被美國任何醫療機構聘用。享有高薪的醫生職業在美國被認為是高尚的職業,因此幾乎所有的醫院和醫生都將收受紅包視為恥辱,常常主動揭發。要在美國當醫生,從上大學開始到獨立行醫,至少需10年,而一旦取得合法的行醫執照,收入都很可觀。如果被禁止行醫,則意味著失去基本的生存技能,即便改行,也為時已晚。
然而,若以為中國醫師協會的“黑名單”是一劑猛藥,可以徹底治愈醫療行業的道德滑坡問題,卻未免高興得太早。作為行業組織的中國醫師協會,沒有行政管理權和“執法權”,不能吊銷問題醫生的執照,只能建議而不是強制醫療機構不再聘用此人。如此這般,這份“黑名單”的震懾力和效果,就難免要打折扣。因此,應把行業自律的刀鋒磨得更鋒利些,比如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核實的“黑名單”,行使吊銷執業資格的處罰。這樣,行業自律的效果才能真正顯現。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