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是否違規”期待權威說法
摘要: 新華社記者 李代祥 國內能量飲料行業巨頭紅牛身陷“違規使用添加劑”漩渦,一些地方的超市已經開始主動下架。面對公眾和媒體的質疑,紅牛公司卻聲稱其產品“安全穩定”。一種食品是
新華社記者 李代祥
國內能量飲料行業巨頭紅牛身陷“違規使用添加劑”漩渦,一些地方的超市已經開始主動下架。面對公眾和媒體的質疑,紅牛公司卻聲稱其產品“安全穩定”。一種食品是否真的安全穩定,當然不能由企業自己說了算,需要有關方面及時出面調查,早日給公眾令人信服的說法。
此次事件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不容小視。作為進入中國已經十多年的功能飲料,紅牛的使用人群相當廣泛,一大批“80后”、“90后”都是喝著這些飲料長大的。如此龐大的人群,實在是“傷不起”。對于媒體質疑的紅牛是否在報批成分之外新增成分,以及媒體所稱的新增成分苯甲酸鈉與咖啡因是否會生成臨床上用于治療中樞神經抑制以及麻醉藥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等癥的安鈉咖,公眾急切需要權威解釋。
紅牛飲料此次事件其實讓人們想到了食品飲料行業的一些“潛規則”。報批是一種情況,日常生產當中卻是另一番情景,報批淪為糊弄主管部門和公眾的一種手段。近些年來,“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毒大米”、“染色饅頭”等事件頻出,無不照出不法企業和商販唯利是圖、置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于不顧而肆意違法添加的本質。
違法違規的猖獗也從一個側面顯出監管的相對乏力。企業在日常生產中違法違規,卻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管和及時的查處,當相關企業的行徑最終被揭開而暴露到公眾面前時,常常已經是違法違規多年,從而釀成影響深遠的公共安全事件。
從某種角度說,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這種理念越來越被公眾廣泛接受。而近年食品安全風波不斷,令公眾脆弱而敏感的神經時時緊繃。對于每一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只有及時調查公布真相,才能減輕公眾焦慮,重樹相關部門的權威,還公眾重建食品安全的信心。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